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信道游涧边

与信道游涧边

宋代 陈与义

斜阳照乱石,颠崖下双筇。
试从绝壑底,仰视最奇峰。
回碕发涧怒,高霭生树容。
半岩菖蒲根,翠葆森伏龙。
岂无游世上,於此傥相逢。
客心忽悄怆,归路迷行踪。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罗江二绝

宋代 陈与义

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
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

坐涧边石上

宋代 陈与义

三面青山园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扶筇共坐槎牙石,涧水悲鸣无歇时。

阴风

宋代 陈与义

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

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

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清晓坐南轩,望山头屡侧。居士亦岂痴,飞云方未息。

乐哉此远俗,乱世免怵迫。那知百战祸,岂识三空厄。

闭门美享睡,开门瞻翠壁。远客谢主人,分此一窗碧。

新晴鸟鸣檐,微暑风入席。萧然此白首,岂更冒朝帻。

誓将老兹地,不复数晨夕。但恨食无肉,臞仙出山泽。

蛰雷转空肠,吐句作圭璧。一笑示邻家,向来无此客。

曳杖

宋代 陈与义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余日会有余,经春卧荒疃。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田垅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

除夜次大光韵大光是夕婚

宋代 陈与义

一杯节酒莫留残,坐看新年上鬓端。
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对不知寒。

叶柟惠花

宋代 陈与义

无住庵中老居士,逢春入定不衔杯。
文殊罔明俱拱手,今日花枝唤得回。

归洛道中

宋代 陈与义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贞牟书事

宋代 陈与义

留侯辟谷年,汉鼎无余功。
子真策不售,脱迹市门中。
神仙非异人,由来本英雄。
抚世独余事,用舍何必同。
眷此贞牟野,息驾吾其终。
苍山雨中高,缘草溪上丰。
仲春水不丽,禽鸣清昼风。
祸福两合绳,既解一身空。
荣华信非贵,寂寞亦非穷。

西轩寓居

宋代 陈与义

牢落西轩客,巡檐费独吟。
桃花明薄暮,燕子闹微阴。
辛苦元吾事,淹留更此心。
小窗随意写,蛇蚓起相寻。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阳

宋代 陈与义

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竹舆两面天明灭,秋令不到林西东。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

定风波(重阳)

宋代 陈与义

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多病题诗无好句。孤负。黄花今日十分黄。
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江海满前怀古意。谁会。阑干三抚独凄凉。

万玉亭

宋代 陈与义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
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
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
公余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

甘棠驿怀李德升席大光

宋代 陈与义

破驿难并休,差池更薪水。
山川会心地,还思对君子。
道边千尺榕,午荫清且美。
极知非世用,我爱不能已。
东风吹南服,莽莽绿万里,
此地亦可耕,胡为茧予趾。

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

宋代 陈与义

仲冬吉日,风穆气休。
我出刚卯,以寿元侯。
祝融之玉,莫此卯方。
元侯佩之,如玉之刚。
攘除厉凶,以迪明王。
南门不键,有室则强。
三肃元侯,既赠既祷。
曷以报我,当以刚卯。

初至陈留南镇夙兴赴县

宋代 陈与义

五更风摇白竹扉,整冠上马不可迟。
三家陂口鸡喔喔,早不昨日朝天时。
行云弄月翳复吐,林间明灭光景奇。
川原四望郁高下,荡摇苍茫森陆离。
客心忽动群鸟起,马影渐薄村墟移。
须臾东方云锦发,向来所见今难追。
两眼聊随万象转,一官已判三年痴。
只将乘除了吾事,推去木枕收此诗。
写我新篇作画障,不须更觅丹青师。

次韵谢邢九思

宋代 陈与义

平生不接里闾欢,岂料相逢虺蜮坛。
能赋君推三世事,倦游我弃七年官。
流传恶语知谁好,勾引新篇得细看。
六月山斋当暑令,风霜独发卷中寒。

游葆真池上

宋代 陈与义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八音歌

宋代 陈与义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丝色交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

宋代 陈与义

敲门俗子令我病,面有三寸康衢埃。
风饕雪虐君驰去,蓬户那无酒一杯。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