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诩
谢病初从海上归,西湖还款我柴扉。秋风恨不携君去,千仞冈头一振衣。
次韵丘长史同年
江城风雨战残秋,万事人间叹谬悠。随意渔竿温钓石,何人羌笛弄江楼。
千篇击壤诗陶性,三斗柴桑酒破愁。却忆旅亭丘长史,客怀乡思满归舟。
送钟狂客应荐北行
君不见长安少年游侠儿,斗鸡走马气如霓。风尘著雨街街净,花柳和烟处处迷。
又不见金紫煌煌号卿相,甲第歌钟烂相望。青娥皓齿歌宛转,银筝牙板声嘲喨。
去年匹马入帝畿,风光如旧人事非。向日少年多乞丐,高门半改为荆扉。
转眼变更便如此,千秋万载何极止。往访旧日东邻家,惟有一翁出纳履。
初时相见不相识,细说来因方大喜。问之多是感慨言,不觉相看泪如水。
三月花明君始到,料得伤心亦如此。
次韵曹太守海珠寺
中间一座岿禅宫,四面如山浪拍空。云影不遮仙树碧,波光长映佛灯红。
依稀蓬皛移尘外,绰约金山在眼中。阅盖兴亡知几代,谁能回首问苍穹。
月华寺
连海幽人此系舟,百年身世顿忘忧。辞兼楚客无双技,诗压唐人第一流。
古博山川看似画,月华风景淡于秋。翻低四皓商颜里,一局残棋着未休。
苍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一厓高控浙东西,上柱苍苍下映溪。秋色迥连沧海阔,晚晴偏觉万山低。
擎天终古何由壤,拔地无阶岂易跻。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
百可亭
咬得菜根方百可,养心寡欲老偏宜。拔葵世想公仪子,鬻犬谁非吴隐之。
马牙香
南国香株老,天人巧制成。马牙形偶取,鸡舌价同评。
佳气连三岛,芳名动两京。清香浮几席,馀馥袭簪缨。
载去中华遍,传来外国惊。始同樗栎隐,晚滥庙堂荣。
九庙珍尤甚,诸天用不轻。沉檀推独步,膏火谢时情。
事业同调鼎,仙风陋泛瀛。此为知者道,难与俗人争。
别宪长方松厓
宪使秋过粤水滨,昔年遗爱在吾人。入城丹荔还遮道,都是甘棠一树春。
周节妇祠
周家女儿古贞烈,平生自贞孤鸾洁。贞翼惟齐鸑鷟飞,同心兼得关睢别。
绿林虽豪敢犯之,佯作温柔向渠说。回头白璧已沈波,绿林睨之惊欲绝。
桃花脸上春风生,争料胸藏一寸铁。贞魂应不逐飘风,定作厉鬼将冤雪。
至今兰石海为清,中有秋波照寒月。
秋日同杨别驾西郭访崔自仙宅
四野秋风两袖飘,沿溪问处未辞遥。年光已换十馀度,依旧柴门锁石桥。
和陶饮酒十首 其一
惊鱼乐深逝,倦鸟厌高飞。独人不如之,可不为之悲。
失路陷荆棘,日暮还依依。家乡隔山海,飘泊将焉归。
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少壮不自力,老去愿皆违。
豫章吊徐孺子
孺子高风著此亭,淡云衰草四边生。满轮不解先生意,絮酒聊将国士情。
丞相荒碑秋雨下,少陵烟艇渡头横。徘徊顾景伤心处,缺月高飞丽太清。
赠郭生祐民大行刘德义甥
岭海炎蒸地,谁来访病龛。无缘起安石,空复见羊昙。
送曹时卿赴湖广乡试
时卿过我西湖坐,全楚英湖见此生。五色文章为世重,百年吾道待时行。
贤流素志非温饱,文士填胸有甲兵。蚤晚飞黄腾踏去,好将三策助升平。
丞相书院 其一
每闻车马当局错,几见盐梅下手亲。张罗欲捕当年凤,笑杀东湖卖屦人。
慈应寺
大川东下水茫茫,隔水松篁是上方。烟雨远连沧海外,龙光直射斗牛傍。
空中宴坐诸魔灭,天际浮杯一练长。谁把桃花源比并,落红津畔引渔郎。
刘王冢
锢泉欲奚为,铸金亦徒尔。人生陌上云,伯业东流水。
答刘内翰见寄
万事足无梦,一身轻亦誇。醉狂扶杖起,细数上篱花。
别刘公奇宪副二首 其二
渔翁渔海上,愧负百年心。乍别同心友,离情海未深。
三峰诗 其一
三峰峙西蜀,高出云汉表。四时秀有馀,万古清不了。
可望不可攀,仰止无大小。时起肤寸云,为霖苏亿兆。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太傅墓
将度岭戏题
次韵欧元圭二首 其一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三
读陈少参止采珠疏
金芝岩
丞相书院 其三
卜园居二首 其一
次韵九日写怀
桥梁文溪桥
赠世杰进士谢病归潮阳
挽罗内翰一峰先生二首 其一
次韵周侍御见梅三首 其三
赠罗蘖山方伯入觐
读东厓集偶成二首 其二
忠靖王庙
将往白沙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二
赠区生
宋皇陵
赠梁宗烈
啜武夷春芽怀督府林公竹田
次韵欧元圭二首 其二
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
下十八滩
黄婆洞
得秉常南安见寄
赠曲江罗主簿
云母井六首 其三
送邓侍御良臣还朝
怀林见素先生时巡抚江右
题贞节卷
送骆明府督饷西征
赠李士达进士
送大参王汝言捧表入贺
赠董少参
越桥
答廷雅明府
南濠二首 其一
六月度岭
别刘公奇宪副二首 其一
龙磨角石
寿安院
大忠祠三首 其三 张太傅
十贤堂
全太后陵
和陶饮酒十首 其七
至虔州会故人蒋中丞诚之先生
舍利子
云母井六首 其四
督学先生粹夫枉顾话旧偶成
离宫
贺徐都宪巡抚山西
湖亭与翁山对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