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羽
晨登郡峰首,良游舒郁陶。褰衣陟萝磴,停策眺兰皋。
崖端俯城肆,树杪瞩归涛。洞平远帆驶,天净群山高。
旷望信多美,喧浊暂能逃。况值芳尊酒,一酌解疲劳。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 茶宴室
园井汲寒绿,当窗煮金屑。应有山僧来,从君泛春雪。
题蕉 其二
绿绮含风弱,芳缄卷露新。忆在闲庭院,婆娑映玉人。
题琅琊亭
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
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
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
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
纪行诗八首 其一 龙江湾
玄天无烈风,江水日夜清。驰波渺东注,回流抱神京。
至哉钟水德,乃以龙为名。舟樯万方合,雄丽殊百城。
昔云天堑险,今为衣带萦。山川迹不改,人理有代更。
下马入官船,兹焉始孤征。祀事有常期,中心念王程。
俯视万仞渊,不啻沟浍平。涉川古所戒,事重躯命轻。
荒村无四邻茅斋深夜雨田犬时一鸣厨人时中语
十载湖边客,何人伴杖藜。登山临水兴,惟有阿通知。
寄方以常 其二
清晨眺高阁,积雨春阳晦。望望君愈遥,青山愁独对。
送许尊师还大涤洞
青山九琐处,白发一龛居。清斋诵黄老,不阅世间书。
餐霞养真气,对月礼空虚。暂来流水地,应与孤云疏。
遥知还山日,仙坛春草余。
松下问童图
宣和天子开南苑,画史当时皆妙选。王孙公族总好此,精绝谁知赵希远。
君不见开元之中世称文,宗室亦有李将军。希远师之得其妙,思陵宝重□千钧。
松下何人白练裙,萧散似是华阳君。展图安得从尔去,相侔吹笙卧白云。
咏怀答宋天章
良辰谁不乐,游子独慨慷。慨慷亦何为,感物怀故乡。
故乡乱庶已,欲往川无梁。安得晨风翼,鴥彼西南翔。
出门遇行客,言曾历我疆。宫室尽为墟,城郭徒悲凉。
访子平生亲,白骨委榛荒。君子志四海,小人怀一方。
勋名愧远图,岂必梓与桑。游子不能答,涕下沾衣裳。
叶落粪本根,狐死首山冈。所生良可乐,贫贱乃其常。
舣舟孺山怀徐孺子
登高怀古重徘徊,试荐山泉当酒杯。此地不闻悬榻待,当峕应为吊丧来。
□栖坏□残僧散,风动寒灯古殿开。千载南州寥落甚,独寻遗迹绕苍苔。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二 牛羊坂
小坂平如掌,春深绿草肥。牛羊识家近,日夕自能归。
杂诗十一首并序 其八
青青女贞树,霜霰不改柯。托根一失所,罹此霖潦多。
高枝委为薪,落叶掩庭阿。弱柳对门植,秀色一何佳。
物性固有常,变幻其奈何。
秋夜宿僧院
寄南屏渭长老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六 采蓝径
采采不盈襜,幽芳逐微步。欲为公子裳,敢谓行多露。
碧岫晴云图
岚深山影寒,樵响不知处。绿树早莺时,千峰一家住。
九日登道场山同吴逸人赋
忽惊九日当今日,同在他今望故今。百里山河天尽处,万家城郭水中央。
帷间风动闻灵语,寺里林疏见佛香。不是避喧来此地,无妨览胜到斜阳。
四贤诗 其三
刺史放衙早,轻舟泛碧池。祗应官事了,来写放生碑。
独夜闻雪
亦知雪意就,向夕足寒云。茅山夜自掩,孤枕梦回闻。
暗飞方瑟瑟,睡起看纷纷。却忆梁园客,既醉复能文。
题倭扇
赐从天苑秘,来涉云涛远。入握体还藏,向风机自展。
岂无白团扇,能舒不能卷。洗马手中持,终朝陪凤辇。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石门道中得石字
汉宫冬词拟温庭筠
苏小坟
纪行十首 高邮城
怀方员外彝
月夜舟行入金山
送金秀才归侍
横云迭嶂图
赠义兴宣疡医
寄中竺泐季潭
林下烧笋
杂题 其三
山阴晓发寄暨阳旧友
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三 茅坞
四贤诗 其四
寄沙门文藻
再题廷晖山水
寄金许二文学
舟中闻歌
山中答高彦敬
兰室五咏·其五
晓发嘉兴
题故秀才陈哲手抄杜诗
围城中怀友二首 其二 莘野
同安阻雨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三
题云山图八首 其七
题云山图八首 其四
重午四咏守宫艾虎百索辟兵符 其三
客夜怀王英甫
寄王隐君止仲次高季迪韵
杏隐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二
寄述古道上人
登姑苏台怀古
题章舟隐画
姚运使溪山仙馆图
小游仙(四首)
题遵道墨竹歌
兰室五咏 其二 根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四
川上暮归
杂诗十一首并序 其七
送同行省亲
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四 昆仑山
双驭图
问徐道士病
取胜亭感旧
寓戴山僧舍
兰室五咏 其一 香
纪行诗八首 其八 龟山
杂诗十未首并序 其七
观习礼神乐观归时有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