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守仁
留陈惟浚
闻说东归欲问舟,清游方此复离忧。却看阴雨相淹滞,莫道山灵独苦留。
薜荔岩高兼得月,桂花香满正宜秋。烟霞到手休轻掷,尘土驱人易白头。
寄徐掌教
徐稚今安在,空梁榻久悬。北门倾盖日,东鲁校文年。
岁月成超忽,风云易变迁。新诗劳寄我,不愧《鸟鸣》篇。
怀归二首 其二
身经多难早知非,此事年来识者稀。老大有情成旧德,细谋无计解重围。
意常不足真夷道,情到方浓是险机。怅望衡茅无事日,漫吹松火织秋衣。
无相寺金沙泉次韵
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
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纵有贪夫过,清风自洒然。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二
大隐真廛市,名园陋给孤。留侯先谢病,范老竟归湖。
种竹非医俗,移山不是愚。对时存燮理,经济自成谟。
沅水驿
月下吟三首 其二
江天月色自清秋,不管人间底许愁。谩拟翠华旋北极,正怜白发倚南楼。
狼烽绝塞寒初入,鹤怨空山夜未休。莫重三公轻一日,虚名真觉是浮沤。
忆龙泉山(京师作)
别希颜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二
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
谓胜源夕话,义利分毫间。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
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
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 其一
一日复一日,去子日以远。惠我金石言,沉郁未能展。
人生各有际,道谊尤所眷。尝嗤儿女悲,忧来仍不免。
缅怀沧洲期,聊以慰迟晚。
别方叔贤四首 其二
自是孤云天际浮,筮中枯蠹岂相谋。请君静后看羲画,曾有陈篇一字不?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其三
拔地千峰起,芙蓉插晓寒。当年看不足,今日复来看。
古道
古道当长阪,肩舆入暮天。苍茫闻驿鼓,冷落见炊烟。
冻烛寒无焰,泥炉湿未燃。正思江槛外,閒却钓鱼船。
溪水
溪石何落落,溪水何泠泠。坐石弄溪水,欣然濯我缨。
溪水清见底,照我白发生。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潜鱼水底传心诀,栖倍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长生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游瑞华二首 其一
簿领终年未出郊,此行聊解俗人嘲。忧时有志怀先达,作县无能愧旧交。
松古尚存经雪干,竹高还长拂云梢。溪山处处堪行乐,正是浮名未易抛。
破断藤峡
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答朱汝德用韵
去妇叹五首 其四
忘言岩次谦之韵
狮子山
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 其一
化城寺六首 其四
雪望四首 其一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其二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其一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三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其一
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 ...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二
睡起写怀
僧斋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二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二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三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 其二
寄江西诸士夫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其二
啾啾吟
书扇赠从吾
尊经阁记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四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 其二
和董萝石菜花韵
南溟
移居胜果寺二首 其二
山途二首 其一
次韵陆佥宪病起见寄
月夜二首 其一
又次邵二泉韵 其二
来仙洞
赠陈东川
又次陈惟浚韵
别友
示诸生三首 其一
去妇叹五首 其二
栖禅寺雨中与惟乾同登
游牛峰寺四首 其四
即事漫述四首 其三
后中秋望月歌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 ...
潮头岩次谦之韵
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
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 其二
答人问良知二首 其二
重登黄土脑
书草萍驿(二首)
又次壁间杜牧韵
赠黄太守澍
赠熊彰归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 其二
猗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