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宋代 张镃

挑尽灯花夜未眠,清寒浑忘是春天。
霜侵绿鬓张居士,空坐书帏三十年。

诗人张镃的古诗

诚斋三用韵因更和呈以坚顾临之约

宋代 张镃

不比先贤傲竹林,鸣驺许竹径蓬深。瑰词走送惊联璧,钝思追酬漫注金。

岩底幽人矜社瓮,闺中幼妇感秋砧。何如醉袖淋漓墨,一笑人间百虑沉。

寓舍听雨忆园中梅花

宋代 张镃

阴霏非是妒春华,薄命诗春带累花。
烟逼艳低侵竹冷,风拦香横逐溪斜。
开时数日曾邀客,别后连旬阻到家。
檐溜可堪声彻晓,梦中余恨亦无涯。

閒步游紫极观

宋代 张镃

孤榜前春冰雪清,山祠閒步意无营。曾耽幽槩穿廊曲,犹记筠冠问客生。

题昌化县双溪馆

宋代 张镃

奔流槛外薄豀鸣,曾入坡仙拄杖声。
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
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
忙里能偷此閒乐,抗尘宁复叹劳生。

重九前一日领客登城即席次张以道韵

宋代 张镃

未倒花前凿落金,登携那怕嫩寒侵。
归牛下陇争浮水,宿鸟随山不过林。
衰鬓预吹明日帽,放歌时带故园音。
菊烟桂露虽情物,须索高蟾管夜深。

园步杂兴 其一

宋代 张镃

欢意千年孰与齐,恰如稚子候门时。八旬半载争多少,匹似渊明已较迟。

锦池泛舟赠庄器之二首 其一

宋代 张镃

槐叶莺声两度春,笑言常度独参辰。相过便说幽居好,别后应多秀句新。

贺监湖边山作伴,若耶溪上月为邻。凉秋定扣松扉去,一舸从君理钓缗。

得巨笋三尺围送王叔兴

宋代 张镃

猫头名字出长沙,别号犀株岂过誇。好对竹尊招二子,藕如船大枣如瓜。

山寺漫兴

宋代 张镃

未到枫林寺,常吟半夜钟。
乍来冲路雨,少坐怯廊风。
潄具村茶苦,看碑大字工。
出门山惯见,何事意无穷。

连日雪未能多曾远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

宋代 张镃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六 竹桥

宋代 张镃

新篁故蒙丛,恶草刚荟翳。删薙似少恩,成渠玉无际。

水栀 其一

宋代 张镃

拳石泓泉媚浅沙,孤根蟠窟养清华。细看六出瑶英小,薝卜分明是雪花。

寄呈尤侍郎二首 其二

宋代 张镃

珍重尤夫子,逢人问死生。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

为国鬓先白,因官名更清。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

约斋西窗先有垂柳腊后四日辟地增植花数十辈

宋代 张镃

经年规画种酴醾,柳际春酴一再归。
蔓草藩墙才放远,海棠桃杏得成围。
连宵冷月知予乐,数日条风挟鸟飞。
尽写前人题品句,诵声时撼绿窗扉。

张郎中尤少卿相继过访未果往谢先成古诗寄呈

宋代 张镃

高标无过张户部,督赋文移多似雨。侵晨径造梦蝶床,冷坐谭诗捐俗语。

博闻无过尤少卿,议礼辨析纷如争。破午远到煨芋室,抵掌谈事非今情。

梦蝶床前何所有,一盏术汤聊代酒。煨芋室中殊可怜,半椀草茶不直钱。

登车出门尚回盼,邻媪巷童惊走看。雪寒水际正萧条,安得驺呼连改观。

世上尘劳忙若钻,想欲跳身脱羁绊。只堪告诉向梅花,我是梅花千树伴。

春风不觉园中换,刺字交驰烦则乱。狂歌愈见野人真,巨笔掀空合有神。

简周晞稷

宋代 张镃

尘土真堪畏,君髯美亦衰。
登楼才会面,促坐便论诗。
社日休持酒,秋香待满枝。
客涂书旋习,犹似向来痴。

清晖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 其二

宋代 张镃

幽寺知何处,风钟送远撞。孤花明几席,阴树惜轩窗。

唤渡轻舟竞,窥人白鸟双。寸心方自适,肯易利荣降。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四

宋代 张镃

岩通道院碧桃妍,别号琅华小洞天。香火微官方称职,轩裳閒梦自无缘。

星坛夜礼魁罡列,丹室朝存震兑全。绝粒飞升休慢语,不求人已是神仙。

咏千叶缃梅 其五

宋代 张镃

玉砌珠攒萼翠中,开时应是费东风。临摹不著诗人手,剪綵徒劳蠹女工。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 其四

宋代 张镃

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吹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