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简周晞稷

简周晞稷

宋代 张镃

尘土真堪畏,君髯美亦衰。
登楼才会面,促坐便论诗。
社日休持酒,秋香待满枝。
客涂书旋习,犹似向来痴。

诗人张镃的古诗

咏千叶缃梅 其五

宋代 张镃

玉砌珠攒萼翠中,开时应是费东风。临摹不著诗人手,剪綵徒劳蠹女工。

过红城子

宋代 张镃

阔港旁边狭港横,大桥侧畔小桥平。吠人黄耳穿篱走,唤子青裾出户迎。

寒日树枯山得势,顺风樯稳浪无声。自知吟写红城景,不让丹青笔作城。

三月望日微雨汎舟西湖四首 其二

宋代 张镃

非是天悭一日晴,晦明多态属诗人。云翻画样烘濛墨,波捲纹头起突银。

出馀杭县

宋代 张镃

暑剧中宵枕屡移,夙兴犹得趁凉时。平冲露气篮舆稳,遥杂星芒筱炬随。

触景有诗聊记述,为人无术漫驱驰。须臾假寐谁惊觉,隔岸清风叫子规。

九月梅花

宋代 张镃

寂历疏条叶未空,忽惊冰靥照霜风。秋来心事谁能领,不向篱边数菊丛。

汎锦池霞川呈张以道二首 其一

宋代 张镃

夕风轻飏一池香,遥为荷池泛短航。俗子几曾贪韵胜,閒人嬴得放清狂。

幽栖野鹤林松黑,乱扑流萤水叶凉。会取渭川当日意,不将终老俟周王。

次韵京口叔祖见寄四首 其二

宋代 张镃

山堂初展称婆娑,曲径移栽杂树多。应是我翁归舍后,便登繁要亦来过。

简马架阁

宋代 张镃

江浙闻人马少伊,识公因诵雪窗诗。
交驰刺字休嫌阻,一见人生自有期。
城郭村翁谁问我,亲王娇客罕如斯。
鸡声风雨相望处,情致先多会面时。

任道源转示玉艳亭探梅诗卷未暇属和闰月十一

宋代 张镃

因花不作等閒来,屐印苔纹酒便回。
明日窗前追昨梦,似逢姑射不逢梅。

池边二绝 其一

宋代 张镃

屡欲池边看晓烟,晓烟多是独贪眠。红渠似怪人来晚,不肯回头却粲然。

园中口占二首 其一

宋代 张镃

荇带荷钱渐满池,吹香隔岸尽荼蘼。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陆严州赴召喜成三诗 其一

宋代 张镃

精舍欣闻已解骖,风樯不易到江干。一缄试读幽人语,莫作时情贺礼看。

我园

宋代 张镃

我园乐复乐,不知夜短长。
露下杨柳浊,月明蒿艾香。
归途林影横,忍踏琐碎光。
衡门尚未掩,犬吠循东墙。

名新酿曰白鸥波以一尊送佑圣观刘高士

宋代 张镃

酒熟将何字,白鸥波正如。
一瓢谁合饮,高士观中居。
汗漫涵无象,鸿蒙洽太初。
醒来松户晓,应念臭於帤。

太平印歌

宋代 张镃

修溪检校閒桃李,暗记苍苔唯屐齿。
野鸳时看立汀沙,个字分明尤足喜。
金驼银鼻岂关念,梦月当窗印寒水。
闺门瓜戍忽临期。交与铜章令涤视。
篆文春蚓红萦缠,背刻太平兴国年。
因记太宗全盛日,车书万里恢山川。
吴王纳地初改郡,钱塘国势犹依然。
治中选任不轻予,纵受往往皆前贤。
顾我何人来冒缀,迂愚缩朒仍孤顇。
买臣虽陋会稽怀,靖节殊惭彭泽弃。
职分犹得按西湖,岸址防侵除葑秽。
汎舟何事最官况,属玉鵁鶄总徒隶。
无烦移牒水仙王,径写新篇就印章。
给露洗开千树色,支风吹发万荷香。
持旭桂隐真堪乐,世界清凉似岩壑。
更将此印印渠诗,是我前生那得知。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 ...

宋代 张镃

吾亦爱吾庐,门前卖时蔬。满担风露香,选择未始无。

苏子觅二顷,杨翁营一区。两者况见成,自顾惭晨晡。

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壶。向来鍊句痴,工拙分毫铢。

如今布袍下,识字村田夫。诸公信余言,相从莫踟蹰。

登春陌

宋代 张镃

花柳燄通津,幽居日日春。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

赠崇先寺长老

宋代 张镃

飞骑原头快著鞭,暮溪呼艇访幽禅。
霜轻正属收橙月,雨霁真成种麦天。
问答因缘随处是,推敲事业此生专。
无尘幸有西偏竹,浴罢从师借枕眠。

龙井山主送腊梅

宋代 张镃

风落松钗满涧桥,野蜂移蜜上枯条。道人参得山中语,不是涂黄一样娇。

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 其一

宋代 张镃

老监过陈实,贤郎似窦群。共将奇句了,不许外人分。

访我三竿日,萦帘一炷云。当家相见处,那此世情欣。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吹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