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镃
戏咏鹹蛤
次韵酬新九江使君赵明达二诗仍送自制香饼白鸥波酒 其一
纷纷金佩与瑶环,骨相如吾敢妄攀。居处何曾离城郭,襟期终不负湖山。
杉旁试履拖云湿,石上敲钩破藓斑。冲晓樵童便来往,思量谁是我投閒。
之官离桂隐
夜饮呈叶司户 其一
俗薄交难古,心亲话许深。更长银烛夜,院静石云阴。
冷梦多孱骨,修程费老襟。松壶梅并插,投醉且高吟。
贺尤礼侍兼修史侍讲直学士院四首 其二
斯文未摇落,右序启哲人。胸中悟复悟,笔底新又新。
幻为九色丝,銮坡演明纶。兵民总疲羸,夜直烦前陈。
稍负
新市道中
吴疾愈约客游湖上园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三首
园中口占二首 其一
荇带荷钱渐满池,吹香隔岸尽荼蘼。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水调歌头 姑苏台
孤棹溯霜月,还过阖庐城。系船杨柳,桥畔吹袖晚寒轻。
百尺层台重上,万事红尘一梦,回首几周星。风调信衰减,亲旧总凋零。
认群峰,寻四塔,半烟横。平生感慨,况逢佳处辄销凝。
休说当时雕辇,不见后来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画栏拍,飞燕两三声。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前韵各赋五首 其一
昔游尝到海中光,我与诸公各醉狂。同向尘中三十载,朱颜应笑鬓丝长。
谢岂庵饷澄粉圆子
池上 其四
暝天云重碧成阴,留得山头一桁晴。荷柄枯斜开镜面,照人欹坐听鱼鸣。
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
壬宣立春
足疾愈约客游湖上园
平生志四方,岂愿守三窟。超凌风中骥,振迅霜后鹘。
无何足受湿,步履遽臲卼。投针痛循筋,濯药热透骨。
重缠袜中絖,懒顾囊内笏。长怀骆宾王,旷迈困沉泊。
胸蟠经纶业,与气共振拔。纷纷灞上旅,太半贵肥腯。
傥其尚细谨,俗眼愈超忽。临垆指醇酒,洗涤去泥淈。
器宏事果遂,阔步黄金阙。宿来病殊减,砌域可踔越。
拘挛日既深,得差兴尤发。湖山想贻笑,相忘两逾月。
霜花著红小,幽香逗疏樾。风晴春一似,携具任仓卒。
招邀二三子,才思涌难竭。却愁费吾诗,笔端口方讷。
近诗殊少閒行绿阴下喜成杂言以自勉继此当日课云
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作。作至病始苏,强赋情少真。
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
每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
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
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
扶筇仰面看,青子枝间团。引客任摘尝,庸讵疑整冠。
閒来坐根石,远望浑无隙。大似天女机,重重绿萝织。
黄蜂恐我嗔,拟住退逡巡。向夏吟更懒,却防蜂笑人。
从今当健走,古囊勤抖擞。莫作苍蝇鸣,常如狮子吼。
南湖夕泛
欲知家住画图中,静向波图漾短篷。粉墨晕开天水色,碧朱堆上柳花丛。
云边鸥影来还去,篱畔鸡声西复东。别浦夷犹岂无谓,细看蘋末受清风。
圣井亭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吹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芍药花二首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四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其四
山寺漫兴
送樱桃与范尚书二首
书叶轩
次韵叔祖阁学秋兴
题本觉寺
题郭水坚画美人二首
送郑刚中赴江东参议
分韵赋薝卜得松字
暂往嘉兴离桂隐过渡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 其四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
锦池泛舟赠庄器之二首 其二
游韩氏园有客先归
张户部惠山杨梅
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其一
园中杂书四首 其一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四 听莺亭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园步杂兴 其一
呈尤侍郎陆礼部
次夜月色复佳游霞川锦池二首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其三
早饭庵中次张以道韵
鸥渚亭次韵茂洪西湖三诗 其三
五用前韵咏丹桂花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 ...
以道次韵因再和二首 其二
因过张郎中识孙才翁教授时徐衡仲亦在坐成四韵送呈
池边二绝 其二
天声馆
题赵祖文画
清明日书亦庵壁二首 其二
相士陈邦彦觅诗
清夏堂
次韵酬铦上人二首 其二
南湖有鸥成群里闾间云数十年未尝见也实尘中奇事因筑亭洲上榜曰鸥 ...
刘子履少聊挽辞二首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霜天晓角 汎池
岁旦立春
王倅德远有诗谢送菊因酬二绝 其一
次韵王耘之秋兴二首 其二
离苏州回寄太守袁起岩郎中
夜闻渔歌
咏千叶缃梅 其五
閒课
连朝
连日雪未能多曾无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语及用故事走笔次韵 ...
崇德道中 其三
野芳亭偶书
南湖二亭落成各书长句一首
甲辰仲冬八日元衡携两诗过访及归次韵酬送后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 其四
送马舍人赴建康军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