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其三 眺远台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其三 眺远台

宋代 苏辙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诗人苏辙的古诗

迁居汝南

宋代 苏辙

我昔还岁南,从此适旧许。
再岁常杜门,壁观无与语。
何人岁惊顾,未听即安处。
亟逃颍州籍,来贯汝南户。
妻孥不及将,童仆具樽俎。
身如孤栖鹊,夜起三绕树。
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
忻然暂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还闭门,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吕防

宋代 苏辙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
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
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

宋代 苏辙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
欲将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雁鹅。
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余力尚委蛇。
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

宋代 苏辙

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画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立秋后

宋代 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天地不仁谁念尔,身濯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禊亭

宋代 苏辙

觞流无定处,客醉醒还酌。
毋令仲御歌,空使人惊愕。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一山阴陈迹

宋代 苏辙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
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其三

宋代 苏辙

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微吟还自喜,不饮信徒然。

陶亮贫非病,孟嘉醒亦颠。相看莫相笑,与尔各当年。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宋代 苏辙

大秦遥可说,高虎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题李简夫葆光亭

宋代 苏辙

径草侵芒屩,庭花堕石台。小亭幽事足,野色向人来。

坐上乌皮几,墙间大瓠罍。老成无不可,谈笑得徘徊。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宋代 苏辙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
兽骄従不避,人到记由今。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三

宋代 苏辙

松老香多气自严,馀烟勃郁透疏帘。须臾过尽惟灰在,借问谁收一番炎。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宋代 苏辙

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宋代 苏辙

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
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
宿草芊锦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
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景福顺老夜坐道古人搐鼻语

宋代 苏辙

中年闻道觉前非,邂逅仍逢老顺师。
搐鼻径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锤。
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
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

宋代 苏辙

先师客陈未尝饱,弟子于今敢言巧。
败墙破屋秋雨多,夜视阴精过毕昴。
齑盐冷落空杯盘,且依道士修还丹。
丹田发火五脏暖,未补漫漫长夜寒。
我生疲驽恋笙豆,崔翁游边指北斗。
唯有王江亦未归,闭门无客邀沽酒。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

宋代 苏辙

竹里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
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蚕麦

宋代 苏辙

春旱麦半熟,蚕收仅十分。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造化真怜汝,耕桑不谩勤。
经过话关陕,贫病不堪闻。

赠医僧鉴清二绝

宋代 苏辙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奉使契多二十八首 出山

宋代 苏辙

燕疆不过古北阙,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多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多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
自恨远祖従禄山。
〈此皆燕人语也。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