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周用宾归江郎五首 其四

赠周用宾归江郎五首 其四

明代 郑善夫

昔我归山中,敬访江郎石。相逢草莽间,意气两测识。

电露无恒期,烟霞有真色。黄泥天鸡没,感子何所适。

葛洪以丹砂,玄圣终沙碛。通潜自天行,达者固无窒。

赠子白云篇,心知讵宜默。

诗人郑善夫的古诗

威凤篇

明代 郑善夫

景风布南服,晨曦射丹台。威凤何契阔,千载一徘徊。

声响世不传,箫韶昔所谐。虞庭既寂寞,岐下亦蒿莱。

孔雀与野鸟,朝代纷疑猜。今时夫何如,天未鸣喈喈。

乃有抟牛䖟,附托凌太阶。此曲不可竟,九土方喧豗。

孚斋

明代 郑善夫

成心绣鞶帨,偾骄不可拘。脊脊广运中,吾道其何如。

罝罘乱薮泽,太素成蘧除。畸人乘莽眇,焦火蹈若无。

汎然涉九渊,木舟一何虚。得一合众万,瞻阕生明疏。

至情通喘耎,而况孚豚鱼。斋居霁烦想,兹理守弗渝。

说巽苟不亏,化邦扩所馀。眷言永登假,去与天为徒。

二月晦日发滹沱

明代 郑善夫

二月晦日暄气寒,滹沱水深舟楫难。已携家室情复恶,况忆兄弟鼻俱酸。

白雁一双杳然去,黄鹄数年离哉翻。幽并氛祲只昨日,客子胸臆何时宽。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沙棠为楫桂为船,紫嶂丹厓锦映川。我是开元李居士,铁龙吹散万峰烟。

答祝鸣和

明代 郑善夫

一落沧洲懒性便,苦吟何有八哀篇。美芹但取邻人笑,小草犹惭官长怜。

白日啸歌聊自慰,赤霄勋业尚茫然。携琴载酒忘忧得,不爱床头三日钱。

秋兴七首 其七

明代 郑善夫

南州卧病聊卒岁,东山草堂难去归。行年三十鬓已改,有怀突兀时多违。

白湖鹥鹭风波乱,画省冠袍日月非。人事天机更消息,狂歌清泪满荷衣。

寄安公石黄门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闻君久住成都市,岂为成都卖卜钱。万里桥西逢蜀使,问余何事女牛边。

江行五首 其四

明代 郑善夫

宦海多白波,客路多黄尘。波白解覆舟,尘黄解污人。

冬夜过王稚钦

明代 郑善夫

禁木栖乌尽,城楼戍鼓催。瞑移中散驾,时接仲宣才。

道术吾全未,词场力拟回。清风广陵散,爱尔数能来。

大水歌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玄阴冥冥噎不通,五月六月皆天风。雷霆啸海乌兔急,田野尽在波涛中。

南山豆苗沙压死,东畬禾头半生耳。志士宁辞沟壑填,农夫自此生事已。

君不见无诸城外鬻幼男,今岁诛求岂但三。

新制白氎巾赠昆崙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万里黄河天汉通,昆崙遥带碧琳宫。青牛已度流沙去,述作虚传河上公。

赠王双林游宦海门

明代 郑善夫

振铎维扬去,堂斋俎豆幽。岂为苍水使,与度海门秋。

三鳣随风至,群龙抱日游。山阳篴可听,展转忆良俦。

鲤湖三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铁嶂垂天堑,石门修水关。古松蟠极地,小鸟立惊湍。

玉笛何由听,真乘未即安。芝田会心处,漫忆紫金丹。

剑州赠陈待用太守

明代 郑善夫

郁彼神仙府,云骖迥莫扳。言将五裤手,满弄九华山。

紫盖风尘表,黄堂霄汉间。因君觅神物,剑水有龙蟠。

昔余北征太初至自湖州送余至姑胥吾惟可至自三衢送余至槜李不二载 ...

明代 郑善夫

忆从把抱三吴志,念尔攀吴远道来。此后音尘一哭耳,旧时风雨竟何哉。

江山秪挂南州剑,天地空生诸葛才。槜李姑胥是永别,暮云邻篴动秋哀。

须溪除日

明代 郑善夫

兹夕乃何夕,忽忽岁云徂。忽征历寒温,犹滞天一隅。

去年阖闾城,今年姑蔑墟。风尘久未厌,岂得念故都。

怀中两女儿,旦夕如长凫。出门初学语,今能效屠苏。

团栾岂慰意,恻恻悲隙驹。比邻数知旧,别后还有无。

爵服既不情,铅汞亦我诬。九野天浩荡,奄奄正愁予。

赠林中丞

明代 郑善夫

矫矫中丞三辅贤,投簪沧海意犹仙。高冠大带回蛮俗,绿醑黄花照暮年。

勋业不谈延庆役,儿童唯唱太康篇。纷纷授简梁园客,未道枚生赋独传。

胜果寺秋怀

明代 郑善夫

山寺行逢红槿花,江南风物望中赊。棘云萝月同秋思,鸿雁鹙鸧亦岁华。

多病茂陵仍去国,长贫杜曲尚无家。白袍黄帽从吾好,归去沧洲问钓槎。

十日对酒姚氏园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野老经时病,深秋出郭情。辋川聊对酒,京洛未离荣。

小水行丹壑,馀花藉绮楹。松阴立不倦,何限暮涛声。

寄徐可大黄门

明代 郑善夫

往年游白下,汎爱有徐卿。令弟今相问,怜君久振缨。

岁星还自照,谏草未全行。谢傅东山卧,秋风社稷情。

郑善夫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53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