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气郁出游

气郁出游

清代 郑孝胥

渡海就寂寞,于人吾何尤。索居亦已久,岂免怀朋俦。

岛中波舂天,惟见日月浮。平生气难冷,有如鸟被囚。

解衣浴汤泉,脱履登山楼。定知我非病,孰解中何忧。

据尊天茫茫,欲醉独无由。看人好怀抱,狂婢自绸缪。

振衣去不顾,一笑谁能留?

诗人郑孝胥的古诗

汤山行宫

清代 郑孝胥

神京未邱墟,狐鼠遽窟穴。十年玉座移,万事成瓦裂。

此泉有至性,不改当时热。我来岂望敬,照影久呜咽。

浮云水中过,倏忽几变灭。群松如耆旧,乱事从头说。

莫令污吾听,洗耳就归辙。沙河双石桥,郁丽犹积雪。

停车不能去,怅望念豪杰。聊为洛生咏,坐待洪流绝。

送长尾雨山北游

清代 郑孝胥

江户旧游非梦寐,眼前雨山尝同醉。人间陵谷事堪惊,无恙吾侪默相对。

此心历劫终不改,我与乾坤孰坚脆。但持常理待无常,苍狗白衣从变态。

春申流寓忽数载,文字相娱加笃爱。君今北行何所览,阙里岱宗思一拜。

寻碑扪石或有得,吊古哀时必增慨。知君平生重忠义,邪说安能容鼠辈。

莫嗟孔氏久无徒,回首沧桑老夫在。

夜起 其四

清代 郑孝胥

举国欲何依,无主自致乱。老夫略识涂,诪张莫为幻。

答多竹山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天坛松盖郁苍苍,遗老潜来暗断肠。便拟为君閒放笔,不知是墨是风霜。

使日杂诗 其五

清代 郑孝胥

独往孤行道偶通,知音千载最难逢。世人尽在酣眠里,忘却人间夜起翁。

蕉竹

清代 郑孝胥

梅厅廊下蕉与竹,风雨时来啸哀玉。他年万一忆龙州,不待梦中应在目。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京道中杂诗 其六

清代 郑孝胥

雪霁天欲明,林峦混一色。晓日忽上腾,云归徂徕白。

二十一夜 其一

清代 郑孝胥

檐角长庚出未高,半规霜月见秋毫。胸中已是无波井,却为鸡声起怒涛。

袁母唐夫人八十寿诗

清代 郑孝胥

命妇岂能忘国忌,袁氏一门知礼意。士夫或不避御名,风义人间真扫地。

画戟森森燕寝香,寻常歌舞远高门。银花火树称觞夕,好向君家庆上元。

叔孙通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朝廷设礼馆,发端自岑公。发举诚重大,当世谁儒宗。

徵辟等齐鲁,韬庵始登庸。礼失求诸野,聚讼愁相攻。

自秦逮本朝,沿袭久不衷。孰能知礼意,稍取三代隆。

节文删拜跪,服色观会通。吉凶军宾嘉,救僿必以忠。

莫疑近夷礼,坠地悲华风。

海藏楼杂诗 其二十八

清代 郑孝胥

孔子语闻道,乃曰夕死可。闻道知几人,死者盖已夥。

读之每失笑,求道计殊左。道自有生死,安之实在我。

畏死而乐生,死遂为子祸。吾今伏孔子,敢死气磊砢。

彼云魂有灵,亦未脱缰锁。

十五夜看月落

清代 郑孝胥

残宵孤坐将何待,暗裹流光亦可惊。夜色苍苍收欲尽,却看坠月入天明。

徐积馀属题常丑奴墓志 其三

清代 郑孝胥

如丝如铁笔飞空,隋石风规故不同。莫与前贤论南派,晋唐小楷在胸中。

题女景扇

清代 郑孝胥

得汝归来暂解愁,将行无策更淹留。身閒自觉心犹未,欲遣悲欢觅小修。

哀小乙 其六

清代 郑孝胥

文字久不磨,形骸倏已改。形为恋人间,一瞬即千载。

强令短者长,短长究安在?我今恨渠短,自谓犹有待。

朝来昨既失,夕至昼奚逮。始知逝川叹,圣者难自解。

长逝等无归,岂必归为鬼。形声术可留,神识还真宰。

文字固非道,聊复托生死。

官学杂诗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今年本苦旱,一雨遽浩浩。桑乾既北决,滹沱亦南倒。

畿民半漂没,千里势如扫。皇仁虽亟赈,岂免穷无告。

致灾大臣咎,幸已宽谴诮。夫何反行乐,张晏恣燕犒。

吾皇富春秋,左右赖辅导。谁司致君责,老智讵称髦。

位卑固有罪,悲叹心孔悼。

海藏楼杂诗 其五

清代 郑孝胥

卿士杨皙子,偶然出国门。登我海藏楼,示我海月篇。

其辞哀且伤,使我久不欢。世方忌子名,悲歌声宜吞。

能去何足奇,不去人所难。莫学汲长孺,上前论积薪。

翱翔公卿间,不失箕子仁。岂羡海藏楼,辟色复辟言。

十月十四夜月下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天王乃见幽,毕世意不展。疑狱卒难明,孤臣涕空泫。

答王逸盦 其一

清代 郑孝胥

读书不乐更论兵,广武区区易得名。谁见龙川新句就,却将经济叹生平。

住山

清代 郑孝胥

住山意良静,自尔去人远。惟贪养怀抱,何用惜朝晚。

等之逝不舍,所得未为浅。处逸而待劳,欣然乃善遣。

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594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