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许东山永州故居

过许东山永州故居

明代 朱朴

潇洒湖南倅,丹成骨已仙。常来谈信宿,永别又三年。

竹墅缘溪水,沙村入野田。东山旧时月,还到酒杯前。

诗人朱朴的古诗

中秋前一夕会饮西楼

明代 朱朴

月明何处宴良宵,佛国楼台倚泬寥。砧杵远村闻捣练,绮罗深院度吹箫。

银河接地繁星隐,玉气横空瘴雾消。影转回阑夜方半,天风忽送海门潮。

过刘木溪故居

明代 朱朴

不见故人刘木溪,溪边乔木冷凄凄。一间不废藏书屋,三亩全荒种药畦。

僧寮卧雪

明代 朱朴

风定云凝数峰雪,冻木无声涧流绝。道人不寐夜方央,何处寒钟打山月。

画登高望远图寄棠陵子

明代 朱朴

潮落兮江空,木脱兮丹枫。霜露既降兮物换,鸿雁南飞兮秋风。

望美人兮不见,耿予怀兮焉穷。

朱可延往池州省少泉叔为赠二绝 其二

明代 朱朴

去时稚柳未萌芽,归路江梅已落花。想得一尊除夜酒,阿戎今在少陵家。

和西皋送春三首 其三

明代 朱朴

春归人送春,春去亦催人。眼见辛夷发,飘为陌上尘。

春夜过宁海寺

明代 朱朴

斜日流辉散夕阴,系舟垂柳一莺吟。数峰春翠寺门迥,三月落花溪水深。

浮世梦中仍作梦,出家心了更何心。道人解得尝茶癖,乞与清风一洒襟。

扶杖

明代 朱朴

扶杖东皋望远山,物华消息与情关。楝花风过蚕蛾老,麦秀城深雉子斑。

谁氏墓田荆棘底,斩新亭馆画图间。道傍惟有寒松树,吹尽春风只旧颜。

向烈妇歌

明代 朱朴

王家淑女向氏郎,年少结发从爷娘。红丝牵幕归洞房,春风一见桃李芳。

良人赋命尺寸长,奄忽弃妾成沦亡。绣帏割裂双鸳鸯,秦楼凤去遗孤凰。

愿随良人死不妨,夫柩在室姑在堂。糟糠素食麻衣裳,重门一闭严风霜。

门外荆棘多豺狼,妾身安得如㹠羊。口欲绝食姑乃防,截足断臂肢体伤。

此身未死忧未忘,此志一决愿已偿。袖中白练夫所将,脱手系颈悬空梁。

精灵飘逐云飞扬,含笑已在良人旁。天寒月黑夜未央,白日杲杲生昼光。

呜呼世有男子行,驰逐富贵声利场。一朝事势逢更张,随流逐溷堕渺茫。

贤哉一女千男强,菊枯兰槁根蒂香。金镌玉刻懿德彰,特立衰世扶纲常。

春日汤宾阳携酒偕数君子访草堂次答

明代 朱朴

燕颔将军气欲飞,鹖冠朝士谢轻肥。新年共载新丰酒,旧雨来寻旧钓矶。

芹菜摘芳修午馔,柳花飞雪点春衣。柴门野水清江曲,暂住扁舟待月归。

哀湛秋江

明代 朱朴

瓶锡江湖三十年,姓名遍与诗流传。山中老屋裹薜荔,一爨累月寒无烟。

采辑盛音仍绣梓,行道参禅了生死。身事忙如风外云,心情淡若江头水。

翩然踪迹归乎来,维摩示病销筋骸。一龛寒月锁委蜕,三昧热火烧成灰。

老我交游痛凋丧,不解吾师脱凡相。肠断吟魂何处飞,也应只在秋江上。

秋夜吟四章 其四

明代 朱朴

灯的的,虫唧唧。香炉馀死灰,漏残咽寒滴。孤萤入屋穿北牖,缺月流光隐东壁,谁家机杼当窗织。

武原杂题八首 其一 宣慰楼

明代 朱朴

罗绮香消镜匣收,碧山空对晚妆楼。楼前昨夜新秋月,犹学蛾眉翠黛愁。

杨公祠

明代 朱朴

敬诵杨公传,其如嘅叹何。行求前代少,恩感后人多。

翠琰非无刻,甘棠未足歌。仪刑空想像,涕泗欲滂沱。

直节曾谁桡,精灵信不磨。愿焉宾陆相,千载食嘉禾。

巢鹊篇

明代 朱朴

野鹊共林樾,安巢异枝柯。安衔寒木樵,缠绵缉藤萝。

物情溺便利,奈此欺罔何。心怀用力少,意谓成功多。

瞰亡乃相窃,往来递经过。东巢不得成,西鹊徒奔波。

辛苦旬日馀,两树无完窠。触物感我情,叹息成蹉跎。

世人好攘夺,利欲争纷拿。灭公以私心,自足靡有他。

楚汉割鸿沟,讵能息干戈。三国定鼎足,未必安山河。

终焉一抔土,蔓草埋岩阿。何如顺事天,勿伤同类和。

悼孙太初

明代 朱朴

太白山人谪仙李,气节风流无乃似。拄颊香炉瀑外烟,翻身采石矶头水。

一从骑鲸飞上天,复来人间今几年。来无定踪去无迹,只有丽句人间传。

终南山高几千里,苕溪霅溪渺涯涘。此老精灵何处归,还在西湖月明里。

孤山放鹤招同心,巢阁先生林处士。

东麓山居

明代 朱朴

家在千山欲尽头,长林绝壁寺门幽。定回残日下西岭,虚阁磬声黄叶秋。

三月五日燕沈紫峡池亭

明代 朱朴

何处寻游花正开,紫微岩下小池台。青山不负新年约,白发重添旧雨来。

三月暮寒催熟食,两峰春兴引深杯。临流却忆兰亭事,便欲劖诗埽石苔。

题水仙花四首 其四

明代 朱朴

月冷秦楼罢玉箫,水边飞步倚兰苕。幽花剪刻无人识,零落钗头白凤翘。

俞江村出二景为题 其一

明代 朱朴

一间两间茆屋,三树五树桃花。借问先生何处,钱塘江上人家。

朱朴

朱朴

浙江海盐人,字元素。体瘦长,而音声琅琅,务农为生。工诗,有《西村诗集》,许杞山序而刻之。► 18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