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手种篱间树,枝繁不忍删。新亭最佳处,胜日共欢颜。
景晏春红浅,雨馀寒翠潸。光风回巧笑,桃李任漫山。
读子厚诗卷用其卒章晨起之韵作诗寄之
昼永倦残暑,宵分喜新凉。天鸡一振翼,烂烂晓月光。
病榻鸡虚徐,中庭起翱翔。怀哉谷城子,物外久不忙。
掩抑琴调希,激烈歌声长。契阔恨清赏,佳期未渠央。
缄词托归鸟,侧伫何能忘。
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 其二
一别人间万事空,他年何处却相逢。不须更话三生石,紫翠参天十二峰。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一
外家人物有吾子,我乃平生未见尝。文字只今多可喜,江湖他日莫相忘。
寄江文卿刘叔通 其三
我穷初不为能诗,笑杀吹竽滥得痴。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七
行轩复东骛,祠城当晚游。胡然冠盖集,不尽心期幽。
夜厌百谷喧,旦失千峰稠。出门有遗恨,回首空绸缪。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水濂洞
水濂幽谷我来游,拂面飞泉最醒眸。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捲得上帘钩。
温泉
训蒙绝句 勿忘勿助长
忘则无功助则私,不忘不助正斯时。是中体段须当察,便是鸢飞鱼跃机。
武夷精舍杂咏 茶灶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花开已凄凉,花落更愁寂。来岁烟雨时,为君和鼎实。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 ...
寒水粼粼受晚风,轻舠来往思无穷。何妨也向溪南去,徙倚空林暮蔼中。
训蒙绝句 三省二首 其一
曾子尚忧三者失,自言日致省身功。如何后学不深察,便欲传心一惟中。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六 讲道
高居远尘杂,崇论探杳冥。亹亹玄运驶,林林群动争。
天道固如此,吾生安得宁。
延平水南天庆观夜作
石楼云卧对江城,城角吟霜永夜清。料得南枝正愁绝,不堪闻此断肠声。
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五 寿穴
百年不可期,一壑当预卜。自怜木偶人,空羡王官谷。
大雪天地闭,穷阴渺寒滨。谁知江南信,已作明年春。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二
凉气沉斋宇,夕阴未渠央。寒栖属遥夜,长簟卷单床。
浮云蔽中天,愁霖隔秋窗。思君一晤对,耿耿何能忘。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五 中溪
南下东岭阿,云是中溪道。岩树爱樛枝,石田悲蔓草。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一
昔诵离骚夜扣舷,江湖满地水浮天。只今拥鼻寒窗底,烂却沙头月一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四
墨庄五咏 其四 玩易斋
夜坐有感
至凤凰山再作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五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夏日斋居得潮州诗卷咏叹之馀用卒章之韵以纪其事
百丈山六咏 其六 瀑布
云谷二十六咏 其六 杉径
拟古八首 其二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一 云谷
敬简堂分韵得月字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 ...
石廪峰次敬夫韵
题梵天方丈壁
杉木长涧四首 其四
次观瀑布韵
晨起对白二首 其二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二首 其二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五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八
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 其二
芹溪九曲诗 其五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一
谢人送兰 其二
登福山远眺
次韵择之馀干道中
拟古八首 其五
水口行舟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八
游白鹿洞熹得谢字赋呈元范伯起之才三兄并示诸同游者
九曲棹曲
寿母生朝 其一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五
用前韵答林史君
春日即事
家山堂晚照效辋川体作二首 其二
二十七日过毛山铺壁间题诗者皆言有毛女洞在山绝顶问之驿吏云狐魅 ...
即事偶赋
训蒙绝句 知天命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小均四景诗 其四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一
咏红白莲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三 楞伽院李氏山房
送彦集之官浏阳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三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 山楹
训蒙绝句 心之官则思
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四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一
南安道中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一
题谢安石东山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