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盛斯徵中丞巡抚江西

送盛斯徵中丞巡抚江西

明代 祝允明

公昔危言行,忠信严操持。抗节抑权近,独结明主知。

腾波百低昂,底柱无亏移。况兹唐虞朝,旰夕须皋夔。

龙升云亦高,松老节益奇。眷言命召虎,江沱烦抚绥。

愚濞狂悖来,十民九颠痍。于今保治要,邦本最先宜。

公岂无素鉴,次第将裁施。格君虽美谈,宁邦幸沉思。

世愿与史声,岂独乡人期。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戴文进小幅

明代 祝允明

峭壁遥撑落照危,蜿蜿曲陇绕脩陂。前头径转峰回境,说与时人定不知。

述行言情诗 其十九

明代 祝允明

学聚勤殖藏,息游解纡结。宽原或流衍,澄泉共甘洌。

攀条采硕果,循畦屏衰叶。幽禽答遐韵,候虫依气节。

芳霭蒙晨荣,明煇扬夕月。拔时附绝驾,塞兑谢尘辙。

莆田郑殿中绿野亭

明代 祝允明

吾闻鸟山下,千载君子宫。云谁搆此者,柱下有遗风。

昔与韩忠献,同升事仁宗。抗节匡王度,寒岁荣霜松。

翩然返薜萝,考槃亭此中。孙子联翼翔,邦人亦钦崇。

出处鉴兹宅,眷言均帝衷。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九

明代 祝允明

世事不可极,遇酒意自开。宽然处百年,亦有几好怀。

吾驾无回辕,何适亦何乖。夫子惟天行,微生病栖栖。

孺子濯以清,屈公淈其泥。幸此杯中物,与我多合谐。

醉中态多乱,真抱自不迷。皇唐事悠然,古意暂可回。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三

明代 祝允明

关关雎鸠在河洲,妾事君子愿到头。红颜虽薄志贞固,脂泽履綦亦自脩。

鸳鸯锦囊凤绮琴,蕙筵兰室奉徽音。金壶玉卮为君斟,无将管蒯败昔心。

愿为南山之松柏,不为鹤鹄之离禽。天道人性此最至,人伦尽然同古今。

次韵郭令虎丘千顷云夜坐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登山向落晖,曙色又熹微。不到上方寂,安知尘境低。

池星辉国剑,松露晕朝衣。民事忧方切,陶公莫谓非。

口占寄陆三

明代 祝允明

达者端居东海边,重楼高榻卧风烟。想应草木扶疏下,和得渊明孟夏篇。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一

明代 祝允明

雅尚穷阔览,迩踪愧卑缠。卧游空能赋,道观多历年。

终南华岳接,峨眉太白连。九疑元无地,太行非有天。

岱宗日华浴,祝融星汉悬。朝飧赤城霞,夕拂匡庐烟。

洪河春裂壤,横江秋劲弦。因过洞庭水,自棹潇湘船。

东海本吾宅,太湖襟舄前。龙宫多宝药,洞穴锁禹编。

灵期似当值,旦暮相付传。

刘西台

明代 祝允明

何年楮先生,结此太古骨。飞龙蜕胾肉,馀甲裹枸橛。

神根发生理,元气日勃勃。彭城已廿载,此骨长不没。

芙蓉兔

明代 祝允明

霜寒玉线乱秋衣,叶重花深草气肥。灵药更无人肯饵,素娥应道不如归。

龙川山中早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磻磻左山影,横截右山腰。辨色鸟欢翔,微光漾晴朝。

浮云若中断,蔚蔚方行遥。

赠孙山人一元

明代 祝允明

思邈先生不可寻,紫麟骑下阆风岑。宵眠华岳星支枕,晓度关河月满襟。

惊鹤梦残飘露叶,哀猿肠断抱霜林。秦台故有吹箫侣,一片宫商万古心。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戋戋抱微禀,自拟犹蓱蓬。企瞻先哲民,终羞绝萝松。

追随不越群,胡足为不同。何为荡荡世,亦复此不容。

无闷见君子,先师尝发矇。平平王道间,万厉频交攻。

苟无反躬术,何以禦诸凶。皇仁卒全物,莫高匪玄穹。

壬申闰五廿六晓纪怀

明代 祝允明

庞葛空闻有凤姿,仲谋聊凤道佳儿。
病身日对干戈卧,别泪时看尺素垂。
半夜鸡声犹慷慨,平生骥足竟驱驰。
无因便把渔竿去,羞向斜阳弄鬓丝。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八

明代 祝允明

至道极心性,域外有真觉。旷生幸闻脩,瞽辩岂喧较。

万变终不缪,吾自了灭乐。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溪桥回转鸟声微,杖屦萧萧两布衣。不是耕夫出莘野,秋风落日采薇归。

泪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鲁国潸然可柰何,洛阳年少更能多。静中怕似奸和妇,换作临风两韵歌。

寓黄轻车宅雨夜禁直归因戏赠

明代 祝允明

黄昏冷雨湿金鞍,鞮箙提巡绕禁銮。
星散羽林霜气肃,天临华盖夜光寒。
鄂君去后衾犹薄,京兆归来黛已残。
知有游人卧斋阁,一般飞梦出长安。

赠嘉兴陈使君

明代 祝允明

有德由来必有言,天球刚栗且清温。汲公出守谋难寝,李勉归来国始尊。

枭獍不同麟凤翥,松篁会与稻粱蕃。乾坤直气长留在,万转千回道自存。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二

明代 祝允明

暗崖悬立玉龙飞,怒蹴层冰万马齐。半夜哀音和空谷,愁翻木客唤猿啼。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