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庄昶
送得春光活水洼,大梨红水更梅花。和风甘雨来何处,万紫千红在我家。
好处天开花洞府,老来人作酒生涯。眼前浩荡真如此,那得尧夫不自誇。
寄詹大尹
一县春风万县同,经纶试手历城公。白头到我思君处,笑倚长镵豆垄中。
谢天与改官汴臬幕东峤兄有诗次韵并寄 其一
梁国何曾还哧我,今人情或古人同。电悬双眼欺秋水,髻拥三花御野风。
柱史官来头已白,醉乡逃去颊初红。吹台独上高回首,各各溪河落照中。
静庵为文辅乃翁作
花柳平生梦独频,开轩终是广东人。误来佛氏言相近,看到濂溪
和张子如寻梅诗
梅花一笑有无间,消息徒将问定山。是水是云皆是树,老夫驴背送君还。
作小车成何子完诸友有诗和之 其二
人间何处问忙閒,黑发天涯白发还。认得玉台巾样好,先生须爱玉台山。
过六峰问买田黄山 其一
卖犊年年得几钱,移家何处问安眠。白头笑恐黄山尹,他日催租更卖田。
友兰为林处士作
天伴真香空谷里,老人刚好结深期。回看桃李诸儿女,莫怪平生梦不知。
寄吴抚州 其三
县桃台柏已无休,五马金溪亦细侯。知我尚多狂妄意,有人大刻在黄州。
寄任生之参议用送行韵 其一
秋爽曾携坐马看,是为垂绂是垂竿。留连万古知非浅,老病深山见颇难。
鸿在雪泥留指爪,天来草阁了阑干。行藏断定公知我,潦倒终焉七里滩。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和王尚文司谏见怀之作奉和一章兼呈司谏 ...
江山契合胶漆凝,君子小人炭与冰。两公投分忽京国,一洗世间桃李色。
同心契合真断金,老眼乾坤谁并得。一公海月照木难,一公天马辞尘鞍。
青天英爽总高兴,白日坐收千古暝。与人同善真我思,古今四海皆相知。
东坡雪诗善用险韵王介甫赵昌谷诸老和之皆以为不可及余因其言遂戏 ...
人间道眼留真妙,雪令相看一果严。万里江山无色界,一团天地水晶盐。
梅花野店藏诗句,羸马西山阁帽檐。往日独思朱仲晦,朗吟飞下祝融尖。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二
满放天瓢浩荡春,一年饭碗尽吾民。如今万事无高眼,国虑天心到几人。
疟起偶作
几随藜杖起方床,肯信吾乡似瘴乡。百计可谁驱疟鬼,三年以命托槟榔。
山随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宽尽寒衣谁敢怨,诗书为祟是寻常。
送衡州庞检校之官袁州都事
浪荡分宜眼又开,题诗何许是蓬莱。石钟苏李虽天与,南岳朱张已袖来。
天马有空须放絷,楩楠无地莫悲材。老狂也直无凭据,吟烂沙头月一台。
瑞鹊为周六合作
白发青天一笑中,龟书龙马古今同。凭谁说与周夫子,我亦人间卖兔翁。
题马秋官谪判庐州卷
朝跻廊庙暮山州,南国衣冠得壮游。郡郭荒寒虽此谪,天王明圣是臣尤。
焚香有阁终朝闭,失马无心万事休。岂有赐环今尚早,乾坤何处不天留。
题县主山水画 其一
家具生涯且钓舟,黄公台影漾浮沤。波心间有鸱夷笑,不把牙筹碍钓钩。
折桂图
蟾宫何说到荒唐,和月连根句偶狂。识得吾心真桂否,不劳扳折自天香。
挽许举人季升子也
鼎乎何可论为盖,柱也焉能梦作车。邢子秋风虽宕荡,颜渊八十岂乘除。
珊瑚水底真成脆,天马人间得久居。哭尔岂徒今折桂,千年老泪欲横裾。
题静学卷 其三
太极乾坤自古今,许将图说到谁深。白头万古翻公案,惟有元公得我心。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雪中和允崇 其一
与竹泉道士
送介卿主事
挽查姓民 其三
木昌道中 其一
东圃为胥江范能用乃翁作
栽树 其二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一
次韵升卿弟 其一
送程郎中弟致仕 其一
读白沙先生诗集 其三
华亭张博父子持司马书来且有求教之说于其别也诗以送之 其一
无锡游秦方伯池亭和韵
奉和蒋侍御见忆之作
和光岳
修县志新江书院作
题沈天趣梅花禽鸟卷
送郁先生以国子助教升长史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承不鄙见赐诸作命和登卷敢逐一依韵请教不胜 ...
重阳杂兴 其二
用韵寄黄提学先生
入洪山 其二
滕地官枉顾定山
过徐
广信娄怿领应天乡荐
寿马氏母为其婿金户侯作
挽林黄门父王府官
萱草 其二
画菜为杨黄门作 其一
题画和韵
喜诸生夜读 其三
送昌期御史出守抚州 其二
一山为张子如作
曹城和东川
见贤堂见贤思齐之意也
读白沙先生诗集 其一
寄宜春张大尹
挽香岩和尚为僧寂庵作 其三
题陈瑞山水画
挽南昌刘氏双节
奉荅司马提学 其五
和答许巡按枉顾定山韵 其三
和杜韵 其二
海棠双喜
渊明 其一
寄东昌谢通府
挽查姓民 其一
作小车成何子完诸友有诗和之 其一
宿白家川
重阳杂兴 其一
梨云 其二
用韵寄李公冶
南海梁宗烈枉顾定山有诗和之 其一
寄罗洗马 其二
桂轩
桃林书屋为临江方文亨
贺怀玉先生定山枉顾
过张秋行台忆东山 其一
寿陈天益乃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