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望月婆罗门 怀古

望月婆罗门 怀古

南北朝 王寂

笑谈尊俎,坐中惊叹谪仙人。乌丝落笔如神。唤起小鬟风味,学按古阳春。对琼枝璧月,朝暮长新。宦萍此身。叹别后、迹俱陈。独有芳温一念,红泪罗巾。凭谁妙手,为写寄、崔徽一幅真。聊慰我、老眼风尘。

诗人王寂的古诗

万春节宴罢述怀

南北朝 王寂

去岁宫花插满头,玉阶端笏觐珠旒。如今沦落江淮上,始觉衰残两鬓秋。

席上赠马杨陈□□□

南北朝 王寂

君辞绛帐尸糟曲,公草玄经守薜萝。一坐尽惊真俊尔,半生不语奈痴何。

清谈缓举玉如意,痛饮屡翻金叵罗。眼界幸无俗物恼,释然一笑散千疴。

维摩像赞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登玉座馀半席,香积饭惟一杯。可笑曼殊空利,区区却为食来。

春牛

南北朝 王寂

土木形骸聊假合,丹青毛角巧相宜。老拳痛手交攻尔,粉骨碎身知为谁。

不似惊狂持索处,正如觳觫过堂时。漆园傲吏真达者,未肯生为太庙牺。

题宝泉轩

南北朝 王寂

野人强冠襟,任事多脱略。官府逃喧卑,僧窗憩寂寞。

高情渺层云,逸兴发幽壑。山色为谁来,秋光无处著。

颓红挂浮图,涨碧分略彴。天共水相合,风催雨欲作。

渔歌散汀洲,春相隔篱落。属玉破微茫,斜书洒寥廓。

幽欢殊未阑,归兴辄作恶。后会定何时,期以辛丁约。

题武公实扇

南北朝 王寂

春瓮篘新蚁,秋盆鲙锦鳞。高眠无一市,争羡市朝人。

留题晋阳古城慧明寺

南北朝 王寂

劳生来往竟如梭,萧寺重游感慨多。十里晋溪新景物,千年唐叔旧山河。

苾刍香满阿兰若,舍利深藏窣堵波。我欲壁閒书岁月,奈何惭愧小东坡。

泛舟用王子告节副韵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勋业时时把镜看,却嫌秋水照衰颜。肘悬斗印惭分竹,行恐泥衰促赐环。

酒里光阴真可惜,客中怀抱若为宽。十觞一举君须醉,念我区区亦鲜欢。

送刘子高宰新政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怜君桂玉苦羁栖,强项逢人未肯低。病里更贫犹爱客,酒中有得不谋妻。

长材无用虎为鼠,妙手岂论牛与鸡。考课会应书上上,促归行看紫封泥。

望月婆罗门 怀古

南北朝 王寂

笑谈尊俎,坐中惊叹谪仙人。乌丝落笔如神。唤起小鬟风味,学按古阳春。对琼枝璧月,朝暮长新。宦萍此身。叹别后、迹俱陈。独有芳温一念,红泪罗巾。凭谁妙手,为写寄、崔徽一幅真。聊慰我、老眼风尘。

赠李彦猷郭伯达二首 其一

南北朝 王寂

才气无双家世,中朝第一名俦。茂蔼登龙士誉,醉挥倚马词头。

南郑囊封倜傥,西昆诗律深幽。自古卜邻识面,与君正合交游。

白马寺

南北朝 王寂

竺法初从西土来,黄冠掎角力相排。当时道教灰飞尽,贝叶真经安在哉。

朝服迎诏马上偶成

南北朝 王寂

走遍人閒为口忙,人閒无路不羊肠。东风叵耐相欺得,吹尽朝衣两袖香。

题船子和尚图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夜静风高江水寒,归船空载月团团。须知钓得金鳞后,只是当时旧钓竿。

春尽见花三首 其三

南北朝 王寂

朔漠杏花初破蕾,南州梅子已垂枝。寒乡倍费生成力,但得阳和莫恨迟。

方山闻有代者坐中或至潸然

南北朝 王寂

五年不去任推挤,惭愧铅刀试割鸡。妻子愧甘尘满甑,儿童尝笑醉如泥。

恨无遗爱宽齐市,空有馀愚汗冉溪。此去会应书下考,于潜痴女勿轻啼。

程尚书油烟墨

南北朝 王寂

书生短灯檠,业苦孔之卓。百巧出寒饿,轻煤收纸幄。

鱼胞杵万计,得此昆崙璞。池沟终不变,良质信坚确。

摩挲等肘印,肝肾要彫琢。是中自有乐,未许儿辈觉。

堂堂地官伯,胸次吞河岳。隃糜优月给,拜次岂不数。

人生几两屐,迅景惊飞雹。胡为事细碎,刻意追古朴。

得非游戏耳,一笑供掌握。区区张与李,小道安足学。

何当献天子,毛楮仝甄擢。增新汉文物,润色周礼乐。

天章贶词臣,宛彼云汉倬。但恐醉常侍,狂登御床角。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南北朝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约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儿子以诗酒送文伯起既而复继三诗予喜其用韵颇工为和五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逢人不肯下颜色,砥柱屹然羞比周。能诗怪有墨君僻,一派元出文湖州。

奉题少保张公曲阿别墅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钟湖亭下水淙淙,绿野平泉未易双。十里藕花红步障,一轩松荫碧油幢。

洛中独乐有司马,天下不名知曲江。纸尾欲烦贤宅相,雨蓑添我坐篷窗。

王寂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 240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