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忌日雪

忌日雪

宋代 薛季宣

荼毒惟何甚,同时失所天。哀伤逢此日,怀抱忆初年。

白雪明心素,青松黯墓埏。不堪陈几席,罪罟欲谁冤。

诗人薛季宣的古诗

和元可赠别

宋代 薛季宣

惟怜踪迹负平生,愧予秋空万里清。体道信能忘聚散,论交曾复俟将迎。

愁多人物输前辈,恨有天公也世情。阳羡买田虽旧约,虞歌喜起欲谁赓。

和贾簿

宋代 薛季宣

澄江风定也清寒,咫尺浑疑醉梦间。雪满后湖真是浪,云平西塞且无山。

轻鸥弄水情无限,远雁书空时自还。静极要当随众乐,归来灯火闹朱颜。

巴口相地作大军仓

宋代 薛季宣

南浦纵兰桡,打头清旦风。鸟飞图障远,人皱縠纹中。

衔尾过千柁,頩颜无万丛。端愁少槃瓠,生子亦群戎。

和元直

宋代 薛季宣

畴昔相要学娄空,蹉跎行即叹龙钟。三千牍欠东方奏,十万兵龙小范胸。

大愧入关歌一箭,终期出塞传三烽。蓬莱有愿占云气,又羡江山笔墨供。

游竹陵善权洞二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练衣归洞府,香雨落人间。

蝶舞疑山魄,花开想玉颜。几如禅观适,游魶戏澄湾。

块坐

宋代 薛季宣

万绪丝棼汩太和,终朝所得竟无何。放心收却且危坐,始觉忘机有味多。

雨后忆龙翔寺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窣堵东西岌两峰,王宫今日梵王宫。潮船八面来勍敌,都入禅师燕坐中。

告归郡不得请倦于将迎之劳

宋代 薛季宣

閒居百不忧,何事武昌游。旦旦三江口,时时十里头。

个中都是妄,此外竟何求。生被浮名累,将迎卒未休。

青田同七五兄作四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为闻双鹤访青田,便有孤云竟目前。滩水自鸣山自绿,短篷斜挂得酣眠。

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忆昔南州去,松根眺邑廛。鸟啼云里树,人入洞中天。

载陟今时路,须航古渡船。地穷巇崄尽,蚤晚济平川。

文王操

宋代 薛季宣

凤兮凤兮,鸟之王兮。览德辉兮,为嘉祥兮。匪下昌兮,我王明兮。

县有父子讼者走以鲁人之法听之喜其改悔而作

宋代 薛季宣

父子本天性,情缘私爱暌。宁留今夕忍,无作望思悲。

克己归仁礼,回心即孝慈。同年千古意,圣相不吾欺。

二十三日送客寒溪还视邑事食时过节推周文犹高卧未起愒然嗟羡以诗 ...

宋代 薛季宣

惊起周公梦,三竿日倍高。被毡吟不用,州县职徒劳。

脂辖驱邮置,金车困贼曹。几如陈处士,龙卧楚江皋。

河豚

宋代 薛季宣

岂其食鱼河之鲂,河豚自羡江吴乡。瞋蛙豕腹被文豹,刖如无吴黥而王。

我生瓯东到闽方,规鱼贯见梅花装。梅青不肯候春雪,荻芽静笑垂飞杨。

古来多鱼吴武昌,薄游三月新初尝。西施乳嫩可奴酪,马肝得酒尤珍良。

无愁缕缕结中肠,丰美肥腯如切肪。外皮甘滑里皮厚,令人忘却美乌郎。

举之东海来三江,会闻清浊期沧浪。白龙未免豫且困,膨脝唯唯浮鱼梁。

气冲毬鞠何彭彭,地远都无橄榄香。不知深入恣游泳,极情性命徒为戕。

腊毒厚味能人亡,何须西子齐文姜。甚美由来必甚恶,直它一死言为长。

鮰鱼俗物休相妨,良药相传海上方。芦根槐子岂足贵,生凤之脑黄龙汤。

春江小雨

宋代 薛季宣

小雨春风里,澄江满涨痕。沙平波渺渺,山远雾昏昏。

短棹烟尘细,浮云天地根。将迎倦无已,羞目旧杯尊。

闻吴王城中军戍严鼓

宋代 薛季宣

年时芳草碧蒙戎,聒耳新闻甲夜风。军吏误应非进鼓,天王锡夜废彤弓。

刚言苻诏难倾晋,不信文王可伐崇。击柝杜关无个事,钓台江月静朦胧。

武昌射圃后山与江接走植柳竹方茂每为民家羊群所龁日有殴羊之事昔 ...

宋代 薛季宣

有欲即有累,无营了无为。且非割鸡宰,宁是牧羊儿。

甲解木方遂,苞屯芽定萎。江山万里道,好去莫迟疑。

筠乡新笋

宋代 薛季宣

根节凌槐夏,风霜阅草春。此君椽笔健,稚子锦绷新。

有待瞻淇奥,行将满渭滨。狂鞭任奔迸,我不是馋人。

刈兰

宋代 薛季宣

东畹刈真香,静院簪瓶水。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剪闲庭,谁作骚人语。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又读陶靖节诗即次前韵效其体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万籁夕已息,宁知身是今。浮云翳青空,油然起无心。

寄傲北窗下,骤雨落疏林。游子为三叹,寥寥希大音。

薛季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3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