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李子云白云窗

题李子云白云窗

元代 李孝光

白云如白月,宛宛复离离。青霓依涧出,玉叶映檐垂。

讵阂飞花度,还同病鹤窥。纷晖含户牖,倒影散园池。

近看吁欲落,伫立意俱迟。坐卧常相对,成峰晚更奇。

诗人李孝光的古诗

湖山八景 其八 石亭避暑

元代 李孝光

南山石槛跨幽壑,有翚者飞谁所作?女娲补天或见遗,往往天阴媾冰雹。

天边大火伏不流,极南草木含清秋。老夫年衰畏炎赫,朝来忽念山中客。

访王君济

元代 李孝光

好溪沙渚更停桡,来访仙人王子乔。稚子候门如有喜,故人索酒不须招。

门含古树春先到,帘映青山雪未消。老子红颜如昔日,只添白发不相饶。

箫台八景 其二 盖竹洞天

元代 李孝光

蝙蝠翻云似白鸦,石林玉气乱晴霞。山中鸡犬应相笑,溪上红桃几树花。

东里

元代 李孝光

葛之漫漫,毋败我垣。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

余甚劳苦,彼黔不知。余将遂归,其畬其菑。东里之老,闻余言而嘻。

余曰归哉。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

元代 李孝光

中林黄叶净沄沄,眼底峥嵘见此君。清晓东池看黄菊,凤毛无数落春云。

登石头城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石头遗堞满苍苔,前日英雄安在哉。芳草离离为谁绿?野花漠漠向人开。

鼎湖云暗龙先去,建业城荒凤不来。二月江南梅未发,北风日夜涨黄埃。

舟过吴江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二十四番花信老,溪头红减绿初肥。东君也是多情思,尽日扶持柳絮飞。

龙鼻水听琴为刘芳在作

元代 李孝光

玉笥仙人鞭白犀,天风吹度芙蓉溪。手脱长剑洗妖血,惊起石蓉玄蛟啼。

炎沙烧尾鳞甲赤,腹中惨澹蟠云霓。顽铁出冶太古色,霜露欲结风凄凄。

老翁摩挲莫惊汝,置之膝蓉听其语。大声伏雷鸣地中,小声飒飒吹风雨。

阿香辛苦玉龙睡,收霆卷电还元气。颔底明珠忽迸落,金支罗袜淩波去。

江清云暖天无风,暗潮自撼黄银宫。紫髯玄甲卧不动,真翁龟息深玉踵。

大笑欠伸忽飞去,清月潇潇在秋水。君为我起叩其角,我亦长歌返其朴。

却骑过海呼安期,送君七尺珊瑚枝。

与范子择三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夷吾菁茅谋,仲父四方翰。悠哉南山歌,夜永何时旦。

北风吹短衣,千载有馀叹。相见且乐酒,况也云雨散。

过青枫岭王贞妇庙

元代 李孝光

山下江流幸自清,山头明月已无情。此心若愧王贞节,莫向清枫岭上行。

送张信父

元代 李孝光

秋水清练练,秋色在嘉树。登高骋远望,临别抒情素。

朝发梁楚郊,暮历燕代路。思君无冬春,使我烦夙夜。

幸辞案牍劳,上直云霄顾。藉之黄金闺,寘之白玉署。

游艮岳

元代 李孝光

一沼何堪役万民,一峰将使九州贫。江山假设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

送周生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二月已暮江水深,春风吹折行人心。山头明月落未落,杜鹃鹃半莫哀吟,泊船上有青枫林。

送人还鄱阳

元代 李孝光

东西湖水百花洲,行子归时雪已收。明月可能随客去,浮云自足使人愁。

重来柳树应千尺,相见梅花隔数州。我亦高歌望吾子,春风好在仲宣楼。

元代 李孝光

雷公■跎夜鼓噪,惊起龙孙触旌纛。炎沙烧之修尾脱,六丁控抟忽颠倒。

欲落不落虎豹皮,锦绷婴儿笼大帽。斧斤幸贷凌云姿,留以观渠岁寒操。

送坚上人还云门次顾仲瑛韵

元代 李孝光

送客去游梁楚间,桃花开半含花斑。幽兰白雪令人瘦,凤凰麒麟何日还。

江作蛇行过全楚,天将云去见三山。借问石城在何处?不缘离别损朱颜。

送冯秦卿

元代 李孝光

天下承平边事小,将军卧治莫谈兵。公庭吏散无来客,自数阶前挝鼓声。

登石头城二首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登高怅望谢家墩,千古风流酒一尊。城郭已非空故国,英雄垂一只游魂。

天围建业山形断,日落淮南海气昏。未信浮云能蔽日,欲占北斗问乾坤。

宿雁山下作瀑布诗寄徐仲礼

元代 李孝光

金台刺天一万丈,涌出海底开青莲,下有三千六百地轴相钩联。

压遍东南地欲坼,白龙捲海飞上天,雷公击鼓冯夷鞭。

龙漦入江化为石,巨灵扶起太古色。应真晏坐天人来,十八招提若幻出,长风吹开天骨碧。

送宋武臣之桐城

元代 李孝光

欲霜江气已飕飕,鸿雁南飞木叶愁。好为故人连夜饮,平明笳鼓出扬州。

李孝光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