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

元代 李孝光

客子东来向西楚,河流兀兀舞轻舠。
雪消巢县青山出,雨后焦湖春水高。
赖有使君持玉节,未须故旧问绨袍。
眼中贺监文章伯,又使时人见凤毛。

诗人李孝光的古诗

与朱希颜会玉山人家书其壁

元代 李孝光

小山培塿沟中蛙,大山宛转行黄蛇。风吹海雾曲尘起,山头红树红如霞。

东来明月无根蒂,我行忽至山人家。山人好事喜客至,宾客满屋书满车。

眼中顿有玉人两,膝上文度鸣呕哑。祝妇家倾伯伦酿,驱儿手煮卢仝茶。

弥明结喉石鼎句,祢生顿足渔阳挝。原上脊令古兄弟,山中鸡犬秦桃花。

百年富贵谩称意,岁月衮衮春江波。蹠颜夭寿不足惜,虫沙猿鹤令人嗟。

我起劝尔一杯酒,但持仁义终身多。今夕何夕且乐饮,奈此明月青天何。

辛亥玉川问归

元代 李孝光

松菊当年手自栽,故山招我赋归来。石桥冲晓霜蹄滑,梅路偷归雪眼开。

家在梦中犹未到,春于腊底已先回。关河风景依然在,千古兴亡付一杯。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峡中钟磬十八寺,山腹茅茨三两家。雨后乱溪清似发,霜前病叶赤于花。

悬厓万仞涂猩血,怪石千株插犬牙。牢绊芒鞋行一月,出山慎勿向人誇。

次陈辅贤游雁山韵

元代 李孝光

竹杖棕鞋去去赊,一春红到杜鹃花。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

老父行寻灵运屐,道人唤吃赵州茶。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

病起用伯循御史韵二首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何言痛饮是吾师,病覆壶觞亦废诗。客久自应甘寂寞,独怜夜雨打窗时。

湖山八景 其八 石亭避暑

元代 李孝光

南山石槛跨幽壑,有翚者飞谁所作?女娲补天或见遗,往往天阴媾冰雹。

天边大火伏不流,极南草木含清秋。老夫年衰畏炎赫,朝来忽念山中客。

登平山堂故址

元代 李孝光

蜀山有堂已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日落牛羊散平楚,风高鸿雁过三城。

山河已失金汤固,汗竹空遗带砺盟。骆驼坡头孔融墓,令人忆尔泪纵横。

鄱江寺拥翠楼

元代 李孝光

缥缈新居一握天,好山将绿到楼前。烟霏入闼清谈麈,紫气薰人湿坐毡。

未放白云分榻住,爱看青雨映帘悬。自怜华发江南客,也为登临忆仲宣。

次崇禧真人徐景周韵送茅山镇长冯秦卿

元代 李孝光

与君游久最知我,借问谁能似我閒。即买扁舟过淮去,舒州城上望钟山。

怀萨使君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山雨萧萧到楚回,夜凉鸿雁渐应来。题诗满壁无人看,墙下玉簪花又开。

折梅

元代 李孝光

短棹扁舟泊钓台,寒梅一树倚云开。折花非为添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

送菜藏主

元代 李孝光

日日秦淮送客船,江中八月雨如烟。道逢鸿雁东南去,眼见蟾蜍四五圆。

美酒相看不成醉,黄花别后为谁妍。貉裘已弊秋风起,我正思归种石田。

寒汀小景图为去疾监丞作

元代 李孝光

秋气向黄落,小雨收虹霓。绵绵溆浦间,水乾见涂泥。

芦人往何处?艇子乱凫鹥。飞鸿恶见欺,决起无东西。

江水动落日,群飞终不迷。岂无稻粱愿,湖海尚择栖。

冥冥一高举,不知弋与罤。感此三太息,北风吹草低。

送茂上人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二月狂风已不禁,天笼大野日阴阴。高斋一夜听新雨,想见城东柳色深。

游双峰赠觉上人

元代 李孝光

茶具酒壶从两童,入山慎莫作匆匆。雪消新水鸭头绿,沙暖小桃猩血红。

吾意生人行乐耳,只今杯酒与君同。依依蓝玉亭前路,他日重来忆远公。

赠灵岩秀禅师

元代 李孝光

北林日午煖如烘,尽日溪行曲折中。自爱敲冰看鱼上,山头树影落溪红。

水调歌底 和韵送公弼

元代 李孝光

酒酣肝胆露,把手共高歌。中年底用离别,作恶渐应多。

春尽江底苦雨,日暮风沙万里,重俯大江沱。行李几时发,别意满琵琶。

仲宣楼,桓公柳,少陵花。别时政自凄断,忍听祢生挝。

宁作丈夫意气,莫作妻孥恋嫪,后会渺无涯。风外柳花急,骏马夹轻车。

君乘马送彭元亮

元代 李孝光

君乘马兮余追于丘,君乘舟兮余望于沙。远而不见兮涉江与淮。

岂无人兮余望余之所思,鸿鹄高飞兮孰知其志。

道之将行兮又将焉求!

五马呈昂夫大尹

元代 李孝光

五马何时发,聊逢胜日留。天晴占鼓角,地湿谨衣裘。

愿试匡时画,归余理钓舟。浮云浩今古,别地望神州。

张葵斋所藏江

元代 李孝光

元气菌蠢生蛟龙,银河倒插金芙蓉。九疑正在九州外,碧树悄悄连丹枫。

上有万古不死之明月,下有掀天巨浪之长江。有客有客陆龟蒙,往来江南成老翁。

天地无家屡回首,放船去踏江上之青峰。船头十日悬青雨。

风拔银山映东户。山随没鹘落中原,水作巴蛇走全楚。

向来英雄定黄土,空遗绢素流今古。天地一合如金瓯,万岁千秋奉明主。

李孝光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