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李孝光
客子知寒归未归,北风鸿雁又南飞。东家借马看黄菊,头白山僧开竹扉。
丙子泛舟登奥
鸡埘豚阱半榛荆,村北村南感易生。雨过雪消连日冻,潮平水歇下塘声。
鸦啼古树寒烟湿,人谒荒祠小艇横。一段乡情浑漠漠,隔江斜日暗孤城。
过贾元寔宅
共过故人溪上宅,春风野水欲绵绵。先生半月无诗思,恐有新诗在雪边。
灵隐十咏 其八 翻经台
高台亦荒芜,云气久己寂。伊人树白业,后来念遗迹。
虫鱼出华言,科斗藏坏壁。嗟然不可见,风雨日易夕。
题留侯庙
感慨留侯庙,曾闻客下邳。手扶仁义主,身是帝王师。
兴汉功居最,存韩志可悲。如何劫高后,反使卯金卮。
莲叶何田田
莲叶何田田,宛在水中央。别离不足念,亦复可怜生。
莲叶何田田,见叶不见水。贫贱贫贱交,富贵富贵友。
花生满洲渚,不复叶田田。持身许人易,持心许人难。
灵隐十咏 其六 呼猿洞
猿静不自操,栖宿有常处。朝饮既在涧,暮止俄在树。
冥冥青枫林,上有飞鸟路。思尔不可见,去隐南山雾。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
古诗七首 其三
冬气渐闭密,百物尽零落。中林有贞姿,粲然独先觉。
尺蠖递屈伸,天运不终剥。勿言霜露酷,熙阳已潜作。
送杨明仲
江春老春浓压酒,神蓝挼绿营东柳。风吹落花飞入城,行子思归百回首。
越雨洗江鸭头碧,舟子牵船蹋沙碛。莼花香冷楚莺鸣,比户琵琶呼磔磔。
夫君五夜梦封侯,城中狐腋高于丘。泰山桂树年年绿,凤凰蹋玉声啾啾。
箫台八景 其八 西岑松雪
山上行人如冻蝇,西厓日出澹青荧。太阴积雪草木缩,留得孤松长茯苓。
十二月十三日登凤凰台望淮南雪中诸山兼书道上所见二首 其一
雪花一丈欲齐楼,人住凤凰台上头。雪隔淮南数千里,青山断处是滁州。
江心寺赠唐博士
银浪舞轻航,天风赴石塘。六鳌扶地势,万象发天光。
树涌中流碧,莲生隔浦香。潭龙莫深卧,一雨九州凉。
次江存厚游盖竹洞天韵
地轴蟠东南,水深山幽幽。仙人五云巢,皎然堕蛮陬。
玉胎白虹暖,石璺青髓流。羡门安期生,寿考天与俦。
羽旓翠霓旌,光耀夜不收。芙蓉白玉童,居然导神游。
嗟我闻道晚,爱閒复好修。坐阅千岁来,疾如递书邮。
神仙不可学,兹焉营一丘。伐竹构我屋,凿井洗我眸。
赤脚踏紫凤,白云翼之浮。翻悲赤松子,暮年愿封留。
长啸挥白羽,吾将洗吾愁。
送观志能分韵得更字
银河复西倾,北斗亦西柄。江永秋易风,日暮蛟龙横。
游子好结束,骑马事秋□。送者来如雨,川上舟楫盛。
畏别不忍发,天东挂飞镜。照见别离人,独我心怲怲。
挽须祝君来,持酒劝君更。西舫弹琵琶,忽作瓶中迸。
前曲度白鹤,后曲妾薄命。平生烈士心,掩耳不愿听。
男儿树声名,上与古人映。愿君且自爱,听我洛生咏。
送公子赵去疾二首 其一
绵绵万里道,利涉有方舟。城郭通吴会,江源起益州。
图经闻白帝,祠祭遇黄牛。他日浣花老,犹能作胜游。
箫台八景 其二 盖竹洞天
蝙蝠翻云似白鸦,石林玉气乱晴霞。山中鸡犬应相笑,溪上红桃几树花。
送李仲羽归江东因寄伯循御史
江中八月雨如烟,去买徐州送客船。采石山头送李白,身骑明月上青天。
夜梦老人身长而峨冠自称住钓台仆意其为严子陵居旁者曰此朱元晦也 ...
赤龙飞起九天开,缘底先生住钓台。昨夜月明烟水阔,白鸥飞去又飞来。
箫台八景 其六 紫芝晚磬
萧萧清磬出云迟,月死空林日气微。重过紫芝山下路,坏桥灯火照人衣。
水调歌头 与于云峰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七月十四夜宿东县明日登山上亭
同吴明之在灵峰作
听雪为赵本初作
湖山八景 其四 晓寺僧钟
梅魄
次崇禧真人徐景周韵送茅山镇长冯秦卿
次萨天锡登石头城
铁笛歌为铁厓赋
次仲举韵送亭上人
和叔夏观石梁二首 其一
用观志能韵寄萨使君
入雁荡山
越乡次旧韵
用前韵寄张尊师
羽林
游双峰赠觉上人
次王彦谦韵
送上虞黄万石作天台教
萧萧饥马鸣
龙鼻水听琴为刘芳在作
登鸡笼山
玄真馆饮酒分韵得冲字
过青枫岭王贞妇庙
寄朱希颜二首 其一
采莲曲二首为
送冯秦卿
张葵斋所藏江
钓鱼
灵隐十咏 其二 冷泉亭
寄萨天锡二首 其二
赠灵岩秀禅师
古诗七首 其四
溪行分韵得美字
临江仙 寿李后山
云之蒸三首
瓶有粟
秋晓角
辽人射猎图
赠胡仲宾
鲁氏怡云堂
沁园春·花压双溪
赋绝照法师所畜砚屏山水
宿枣树湾
湖山八景 其六 木蔽檐日
九日登应天塔
雨后村行二首 其二
送王伯循
择木为娄所性作
题铁仙人琴书安
送宋武官尉安康之桐城
大星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二
冶城飞龙亭诗卷
茅山谣送邓上人
正月十四
寄朱希颜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 和韵送公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