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二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归来乎,古来圣人作春秋,始尊王室严诸侯。一辞初不待商偃,岿然古道灵光殿。

纲维名教世所难,初非凿空凌漶漫。二百四十馀年间,乱臣贼子俱汗颜。

归来乎,后世多不然,吾道秋叶枯。纸扇一破难再糊,种瓜冬实欺群儒,魏王反诮齐无珠。

纷纷似此不忍道,冠屦衣裳尽颠倒。苏秦六国相金印,园绮商岭饭芝草。

归来乎,不可留。山中木绵正堪裘,乘槎鼓枻湘江流,直欲下至沧海头。

白衣苍狗纷百变,蛇神牛鬼宁堪俦?归来乎,将安归师之所存,古今得丧奚须论。

有口不饮贪泉水,有眼但看南山云。尘埃风雨夘复酉,千载虚名一杯酒。

诗人刘鹗的古诗

题刘养直南山书院三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种鱼亦有池,艺蔬亦有圃。胡为轻弃之?遽忍去乡故。

人情薄如云,时政猛于虎。可怜伏腊供,粗足了官府。

终然不能忘,时复怀故土。故土尚可怀,孤云绕坟墓。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一

清代 刘鹗

城郭荒村处处同,五羊楼观倚晴空。时平若建麒麟阁,更画何人第一功?

十二月,桃花盛开,有感赋之

清代 刘鹗

梅花犹在树,桃蕊已盈枝。岭外惊春早,江南得暖迟。

好风吹锦绣,细雨湿胭脂。前度刘郎老,无心为赋诗。

请君勿系驴

清代 刘鹗

请君勿系驴,驴劣伤我树。树死不足悲,所悲种树苦。

矧兹初夏临,清阴绿如雨。亦解招凉吹,为我涤炎暑。

愿言共爱惜,相与保迟暮。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五

清代 刘鹗

生人以御物,何事随物化?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四

清代 刘鹗

好利善谀周亚父,特皆收录作亲臣。宪君纵有春如海,那得吹嘘及远人?

明日,鹏飞照磨赐和,再用前韵二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自怜老去情怀别,笑拾花钿不复曾。良夜好天千载意,光风霁月四时灯。

暂辞江表烟尘海,偶上人间傀儡棚。一片忠君心似血,鬓边白发迩来增。

哭友兄陈养志二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讲习常同席,间关共出山。青霄鹤背稳,白昼锦衣还。

雕鹗思腾汉,芝兰竟化菅。知君有遗恨,重我泪潸潸。

洪都人李仲俊至

清代 刘鹗

避人避世愁无奈,全节全身计未差。始信盛衰元有数,敢期漂未老无家。

鳣鲸失势滋蝼蚁,鸾凤韬光噪晚鸦。未必苍天终困我,春风骨肉故园花。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十三

清代 刘鹗

抟沙尽力苦难合,谁识同心利断金?白发老臣肠欲断,忍看民社付浮沈。

暇日有怀士彦四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提携宝剑斩长蛟,独运神机不惮劳。快睹中天悬日月,徐看沧海息波涛。

剧谈英武今谁敌?若论猷为昔更高。老我惟当相羽翼,太平和气要薰陶。

赵贞常以善斲琴遇知,琴成奏之,称旨,题其琴曰天历正音。国子监 ...

清代 刘鹗

礼乐垂百年,圣主乃当御。奎章五云间,人文日宣著。

子犹师挚始,风比关雎世。猗欤圣人心,借此发天趣。

麟凤不在薮,甘露降庭树。大地皆薰风,宁独子琴遇?

云松巢

清代 刘鹗

英英山上云,郁郁涧底松。高人抱奇姿,适与云松同。

云不霖雨施,松不栋梁为。归巢云松间,君元愧明时。

寿安山

清代 刘鹗

汉皇遗寺在人间,长使忠臣带泪看。六曲楼台殊壮丽,九天风泪愈高寒。

乘舆血污黄金辇,圆殿苔生碧玉阑。利益福田真浪语,当年共想寿而安。

韶州围城

清代 刘鹗

浩劫如天似未涯,生民性命等飞花。兵戈轇轕动万计,柴米从容有几家?

宇宙岂应将拆裂?英雄到此谩咨嗟。忠肝义胆难磨灭,自昔睢阳世共誇。

题东山高卧图

清代 刘鹗

君不见今将官,徒知学公携妓游东山。一朝传闻贼至关,匹马远窜不复还。

又不见桓司马、秦苻坚,叛逆之气凌云烟。惟公胸中兵甲全,成功谈笑神怡然。

嗟哉!方今群盗等蝼蚁,之子见公应愧死。

拟古七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

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题渊泉二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流泉何涓涓,渊水深更静。静影涵太虚,天光发辉映。

积之非一朝,充溢若天性。怀哉圣学功,君应日涵泳。

秋山图

清代 刘鹗

石田荒尽豆苗稀,素化为缁尚未归。不是此山无好景,草心正欲报春晖。

哭饶上溪

清代 刘鹗

霜蹄惊再蹶,绿鬓忽华颠。国子诸生集,膏肓二竖缠。

死生人有命,京洛客无毡。归骨知何日?思君苦泪悬。

刘鹗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27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