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暇日有怀士彦四首 其三

暇日有怀士彦四首 其三

清代 刘鹗

沟壑崎岖徒自苦,每寻正学究天人。狼贪虎暴从渠斗,月窟天根自有春。

平昔操修惟至善,此来受用是清贫。是非黑白吾宁辨?愿振台纲洗瘴尘。

诗人刘鹗的古诗

京师会维扬旧友次韵以谢

清代 刘鹗

宵残明月老,不复少年心。最惜平山柳,今无一树阴。

雷塘春水满,海鹤暮云深。无限伤心事,因君发浩吟。

寿安山

清代 刘鹗

汉皇遗寺在人间,长使忠臣带泪看。六曲楼台殊壮丽,九天风泪愈高寒。

乘舆血污黄金辇,圆殿苔生碧玉阑。利益福田真浪语,当年共想寿而安。

赠琴士翁希畴二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高山流水几知音,静听君弹感慨深。纵使钟期如可铸,更从何地得黄金?

夜坐有感四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稍稍月当户,萧萧风满林。夜寒香梦远,霜重漏声沈。

孝子终身泪,忠臣到死心。承平春似海,岂料有如今?

栽松

清代 刘鹗

分司无事日徘徊,移得新松手自栽。直干行看龙天矫,清阴留待鹤归来。

冰霜此日存高节,廊庙他年获大材。寄语樵夫休剪伐,要看百尺接天台。

夜坐有感四首 其三

清代 刘鹗

礼乐将兴日,干戈独盛时。圣躬无失德,天道苦难知。

嗟尔民何负,甘心贼忍为?不平徒怏怏,推枕起裁诗。

龙虎台肃驾

清代 刘鹗

俯仰城空是,凄凉事已非。虚传天仗至,不见祖龙归。

地迥风霜惨,云深日月微。高堂一惆怅,弱泪不胜挥。

送李子洁巡按

清代 刘鹗

十载相违一见君,何堪岁晏又轻分。南风十日不成雪,一雨满山都是云。

滑滑长途宜自重,萧萧孤驿不堪闻。周原郡邑咨询遍,为吊斯民志独勤。

渊明漉酒巾

清代 刘鹗

脱我头上巾,漉此壶中酒。糟粕既已无,渣滓复何有?

陶然见天真,长风起高柳。

次舍侄尊谦韵三首 其三

清代 刘鹗

离别经年岂不思,山林钟鼎苦何宜?喜闻门户能如昔,敢意田园近稍滋。

浮世于人多薄恶,同心为汝好扶持。蕃生书子犹烦教,他日成家未可知。

题韶州图

清代 刘鹗

貂蝉一何高,武溪一何深!可怜画师笔,写余故乡心。

故乡有何好?桑梓高成阴。童时所钓游,至乐不复寻。

重念松与楸,斧斤日相侵。庄舄岂不显?怀土仍越吟。

游鱼恋故渊,栖鸟恋旧林。微物尚且尔,况被冠与簪。

余年已七十,持节沧海浔。南北欲断绝,世道多崎嵚。

田园谩入梦,鱼雁亦已沈。纵使铁石肠,宁能不沾襟?

劫运会已极,天道当祸淫。愿言辅吾志,此贼真成擒。

浩歌返鸡山,理我无弦琴。

闻邻哭有感

清代 刘鹗

母哭其子长,妇哭其夫短。子魂不可招,空使母肠断。

母泪似海水,海水亦有岸。人间为母心,怀哉泪瀰旦。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九

清代 刘鹗

忧国忧君臣杜甫,无聊无赖只吟诗。当时一片心如血,赢得千秋万古知。

题朝阳斋

清代 刘鹗

曈曈扶桑日,流光射檐楹。晨起披我衣,旦气何其清。

万虑自澄湛,油然善心萌。愿学古圣人,孜孜待鸡鸣。

题栗侯所藏牡丹菊图二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国色天香结习空,寒英晚节竟谁同?平生富贵浑忘却,宛似翛然国士风。

九日,次韵

清代 刘鹗

京华四载倦为客,乐事良辰岂得兼?官况甚于纱帽薄,酒怀聊为菊花添。

文章无用甘牢落,刀笔随宜谩伏潜。忽得新诗破孤闷,为君一笑起巡檐。

题彭氏月池二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高人散幽怀,独爱池水净。明月俄飞来,池光渐如镜。

中有骊龙珠,纷纷白光映。静影涵太虚,悠悠见天性。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二

清代 刘鹗

权门手可热,行路为低头。一朝沧桑翻,言之使人羞。

伉俪不能庇,骨肉烂莫收。悠然茅屋间,老矣归山丘。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四

清代 刘鹗

归来乎,我生今踰四十秋,始悔识字求封侯。少年意气极骄偃,识当平步金变殿。

那知命舛百事难,茧生两足沙漫漫。有时或堕荆棘间,努力自奋终强颜。

归来乎,君不见功成一将万骨枯,髑髅之血犹模糊。

弓藏鸟尽杀韩信,几败公事骂竖儒。笑挥珊瑚示侈靡,岂意奴辈便吾珠?

诛夷封籍可胜道,北风吹山山欲倒。平泉木石又谁家,金谷楼台半芳草。

归来乎,故家猿鹤遮我留,布袍暖胜貂鼠裘。巾车乘兴寻绝壑,展席随意临长流。

周旋世事但鲇头,高节每慕晋宋俦。归来乎,及早归。

生涯虽薄今尚存,尧舜不必吾侪论。携书稳读牛背日,领鹤閒种芝田云。

作劳暮归正当酉,击缶呜呜呼斗酒。

十月十四日,崇天门听诏,有喜二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义理推明易,君臣庆会难。乾坤归历数,社稷重丘山。

天意舒晴霁,人心溢喜欢。客愁浑为解,驴背永歌还。

刘鹗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27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