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去岁王监岳以诗饯行且求无垢语录次韵送之

去岁王监岳以诗饯行且求无垢语录次韵送之

宋代 徐鹿卿

我来横浦访遗言,无垢先生有正传。双迹凄凉城下寺,一书泄露性中天。

向来富贵俱荒草,今日风流尚湛泉。东谷有人知此意,平生耻售蜡黄鞭。

诗人徐鹿卿的古诗

饯罗史君二首 其二

宋代 徐鹿卿

西邻有女出深闺,十二楼中奉盥匜。大德爱怜知有造,小心庄肃但无欺。

请为公祝千年寿,耻学人填半额眉。旧著衣裳今好在,芳心暗逐锦帆移。

府判再示楹字韵诗再和之

宋代 徐鹿卿

别驾宝横道,冷官槁代楹。谁令尘土姿,近映冰壶清。

君家闽山阳,泉以蒙著名。平生养正功,烱烱心地明。

我家古泉溪,四顾岩峦萦。日迂长者辙,来往纷振缨。

湛泉偶趋风,嗽液咀流英。古榕憩阴阴,绿竹哦青青。

泉鸣似唤客,盈耳清音泠。欢谣动海隅,温诏来宸京。

只今游览地,回首真邮亭。

次瀛父诗

宋代 徐鹿卿

青山闯门户,绿竹窥檐楹。岿然一亭石,境界涵幽清。

季候昔经始,扁以横浦名。亭前两泓泉,吞吐寒蟾明。

方员中规矩,曲水相纡萦。汲溉当瓶盎,观览骈簪缨。

黄君静者徒,磊落千人英。朅来梅花边,一见眼为青。

官居廉泉上,复此逢清冷。诗豪泻银汉,兴逸凌紫京。

回首声潺潺,恍如醉翁亭。

杂兴 其六

宋代 徐鹿卿

学诗不能神,得句常草草。傥可寄吾怀,岂必人称好。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二

宋代 徐鹿卿

莫恨吾琴难入俗,俗人不听韵方高。

送何生龚生归曲江

宋代 徐鹿卿

肯为从师出岭来,三千子亦可人哉。文章要似风骚体,学问非为利禄媒。

泥迹尚留鸿爪在,云程已报鹗书催。仪刑只在乡关近,前有张余后有崔。

酬杨直

宋代 徐鹿卿

人生遇坎与乘流,入则藏脩出则游。风顺鹍鹏须击海,时来蟋蟀自吟秋。

教经已胜金籯赠,遗锦惭无玉案酬。着脚兰台自今始,悬知下笔不能休。

陈府判邀游梅关

宋代 徐鹿卿

庾岭苍苍古复今,公馀杖履惬幽寻。两崖峭壁风霜骨,一片清幽佛祖心。

静浣世缘挥酒椀,更添春色上梅林。冥搜翻觉诗情拙,满眼皆诗祇用吟。

张法示诗集为题其后

宋代 徐鹿卿

闻名每恨不相识,相识梅关眼带青。雪干冰姿披宿雾,银钩玉唾丽繁星。

居邻山谷传宗派,系出燕公有典刑。陶写风光吟咏了,更培勋业照青冥。

湛泉送客二绝句 其一

宋代 徐鹿卿

吾生如寄耳,岭阯又三年。政自归心碎,那堪送客船。

依前韵呈府判 其一

宋代 徐鹿卿

城南烟雨趁春耕,遥指屏星是福星。肯学晋人耽燕乐,只因修禊会兰亭。

寿提举陈秘丞 其二

宋代 徐鹿卿

昔在兴隆岁甲申,文恭当轴秉鸿钧。如今休运重开宋,指日清朝再相陈。

会有勋名偿小戊,肯将官职怨雌辰。百年盛事看层见,请颂中兴岳降神。

丙戌年新春偶成

宋代 徐鹿卿

新年十许日,才有一篇诗。乡思风中乱,春心雨里知。

病缘衰骤至,懒与睡相宜。暗想泉溪上,杜鹃啼故枝。

送表伯朱丞尉 其一

宋代 徐鹿卿

瘴岚窟里抱琴归,髭鬓青青只旧时。人道器之真铁汉,我疑方朔到瑶池。

从前日月忙中过,此去山林分外宜。晚岁栽培无别计,万金良产在孙枝。

次黄干梅关韵 其二

宋代 徐鹿卿

相逢白莲社,失脚过前溪。野兴云横浦,禅心絮着泥。

梅花大庾岭,钵石古招提。扰扰仕途梦,从前几个迷。

酬朱直 其二

宋代 徐鹿卿

南来草木半炎州,喜见冰壶一段秋。所学有原真父子,自前无段是王侯。

传家肯羡金籯满,用世还知玉璞酬。人事尽时天理见,但勤耕耨候丰收。

士友见和七月七日曝书依元韵谢之

宋代 徐鹿卿

寒儒家世派南州,天遣芹宫并俊游。剑水章江千里月,天孙河鼓一番秋。

晒书旧事聊同郝,联句新声恐类侯。隔岁槐黄频入梦,曾知山角已生不。

减字木兰花·狂吟江浦

宋代 徐鹿卿

狂吟江浦。不食人间烟火语。韦曲名家。也试河阳一县花。群仙推去。暂寄岭梅清绝处。笑俯清溪。只有清风明月知。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十

宋代 徐鹿卿

储潭初发未朝餐,一日经行十八滩。不似来时推不进,吟诗把酒傲惊湍。

之官过赣滩 其一

宋代 徐鹿卿

玉局诗中皇恐滩,闻之已为骨毛寒。那知舞索并天柱,更向前头作怒澜。

徐鹿卿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17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