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文徵明
贪廉自我非泉致,刺史诗篇万古新。展卷萧然袍笏在,世间多少负惭人。
閒兴 其五
閒门谢客日常扃,好鸟隔林时一声。暖气薰人浑欲醉,碧梧窗下拂桃笙。
初夏遣兴
翰林斋宿
春星烂漫烛微垣,独拥青绫向夜阑。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
题画六首 其三
十月山城雾雨收,江南春浅类清秋。窗前觅得新成句,木叶萧萧杂水流。
承天寺中隐堂
古径无车马,閒门带茑萝。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题画 其四
楼前高柳翠烟迷,楼外香尘逐马蹄。风掩歌声春不散,断肠人在画桥西。
八月六日书事 其二
十载招怀自作奸,区区名号等童孱。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鲔方游鼎釜间。
三计果看从下蔡,一丸那办守函关。笑他李白成何事,便儗金陵作小山。
寄鲁南陈子 其二
满地干戈卒未休,吴江枫冷又惊秋。美人何处烟波渺,手把芙蓉特地愁。
次韵答希哲见怀兼乞草书
墙外车音寂不闻,閒缘谁解病中纷。凉风著意吹芳树,落日含情咏碧云。
高谊乍违黄叔度,清篇先枉沈休文。秋来定有临池兴,榻得鹅群傥见分。
赐长寿綵缕
紫宸朝下锡灵丝,金水桥边拜命时。文绣自天腾五色,光华约臂结双螭。
重惭潦倒随恩泽,还忝班行睹盛仪。愿得君王千万寿,日华常照衮衣垂。
夏日閒居
门巷幽深白日长,清风时洒玉兰堂。粉墙树色交深夏,羽扇茶瓯共晚凉。
病起经时疏笔研,晏居终日懒衣裳。偶然无事成媮惰,不是栖迟与世忘。
吊伪周故址(戊午)
九日期九逵不至独与子重游东禅作诗寄怀兼简社中诸友
东郭名蓝带曲隈,三年行乐两回来。依然旧境墙遮树,久断尘踪砌有苔。
落日怀人流水远,秋风抚掌菊花开。良辰在眼休教负,相对山僧把一杯。
客赠闽兰秋来忽发两丛清香可爱
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垂香玉两丛。和露纫为湘水佩,凌风如到蕊珠宫。
谁言别有幽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老去相如才思减,临窗欲赋不能工。
甲寅除夜杂书 其三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事是文词。
寒食自横金归汎石湖
泽国春深雾雨收,越城桥畔水争流。断烟西去浮苍屿,斜日中川起白鸥。
村店寂寥寒食节,行人迢递木兰舟。芳情满目东风急,欲采汀花不自由。
荅唐子畏梦余见寄之作
故人别后千回梦,想见诗中语笑哗。自是多情能记忆,春来何止到君家。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 ...
初旭射茆檐,枯丛恋寒雀。睡起无馀声,风檐时自约。
展册娱道言,樽酒独斟酌。无人不妨閒,客至亦不却。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一
罗带无风翠自流,晚寒微亸玉搔头。九疑不见苍梧远,怜取湘江一片愁。
石湖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蘋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堕,伤心莫唱夜乌栖。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 其一
题渔隐图四首 其三 秋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十
答钱孔周
江船对月效乐天何处难忘酒
追送石潭宗伯次归舟喜雨韵
新夏
送洪玉方
病中遣怀 其一
人日立春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二
题养逸图 其二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 ...
春日閒咏
题画 其八
潇湘八景 其六 渔村夕照
怀石湖
简履仁
张夏山挽词 其十
西苑诗十首 其三 璚华岛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西苑诗十首 其六 芭蕉园
题兰
题画送钱德夫南还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六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一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八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七
厓山大忠祠 其三
风入松 行春桥望月
恭候大驾还自南郊
惊寒
石湖作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四 经桃花坞
戊午元旦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
张夏山挽词 其六
寄何叔毗礼部
次韵吴德徵先生江南弄
九日娄门胜感寺
三月廿二日家兄解事还家夜话有感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一 自胥口入太湖
方方壶画 其二
怀九逵
书吾尹扇 其二
送赵丽卿 其三
李少宰杭中丞刘柴二光禄置酒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三
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荅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庆成宴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十二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七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