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文徵明
京尘两月暗征衫,此日停云一解颜。道路何如故乡好,琴书能待主人还。
已过壮岁悲华发,敢负明时问碧山。百事不营惟美睡,黄花时节雨班班。
南楼 其一
南楼冰雪尽,江郭岁年穷。暮岭延西日,枯条振北风。
孤云天一握,万事鬓双蓬。徙倚青烟灭,萧条在眼中。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一
音容杳渺梦中尘,游子空吟寸草春。莫怪掩篇双泪落,就中吾是有心人。
戏简履约
青天缺月映江流,不见嫦娥抱影愁。玉宇参差孤笛起,夜深独上水西楼。
西苑诗十首 其一 万岁山
日出灵山花雾消,分明员峤戴金鳌。东来复道浮云迥,北极觚棱王气高。
仙仗乘春观物化,寝园常岁荐樱桃。青林翠葆深于沐,总是天家雨露膏。
张夏山挽词 其十
夏王山下月离离,宰树惊风不尽思。惆怅高人埋玉地,何人为写墓前碑。
春日斋居漫兴(二首)
泊鲁桥次九逵韵
落帆鲁桥口,意行还自阻。尝闻鲁获麟,西狩此其所。
去鲁今千年,秋风几离黍。扁舟春已深,游子歌白苧。
垂荫满芳洲,清湍激回渚。落日下西皋,苍然见平楚。
归鸟飞已稀,野寺钟初杵。不知水堰开,夜听舟人语。
嗟余老无成,白发事行旅。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
雨宿武城追和先温州夜宿武城二首 其二
经过言偃邑,非复昔时城。里俗无从问,弦歌空有名。
江湖孤雁断,风雨乱鸡鸣。酒醒青灯暗,春寒一夜生。
题画 其一
细路盘盘转石根,苍藤古木带斜曛。短筇不觉行来远,回首青山半是云。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二
春草冥冥雨暗阡,转头二十七更年。平生自谓心如铁,肠断徐卿泣母篇。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四
散人廿载盗虚声,敢谓从前少宦情。补衮铭钟群彦在,功名原不到书生。
寿方矫亭
季鹰久已卧江东,再入修门简帝衷。白首岂知东观乐,青山终恋北窗风。
一时出处如公少,六帙庚年愧我同。愿把纶竿相逐去,江湖满地两渔翁。
潇湘八景 其三 远浦归帆
孤帆落日明,青山相映带。遥遥万里情,更落青山外。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八
老去怀乡不自欣,况堪客里送归人。只应晓梦随君去,茶磨山前看早春。
秋日西斋
纨扇无聊鬓怯风,芙蓉波冷月溶溶。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送赵丽卿 其一
青骢款款旆悠悠,遥指孤云向石头。到日长安应在望,夕阳江上更登楼。
湛甘泉兵书以诗招游衡山奉荅
家世衡阳有钓台,江湖流浪未能回。政怀桑梓千年计,忽枉封题万里来。
月满罗浮劳我梦,云埋岳麓待公开。追攀见说襟怀壮,傥许春风杖履陪。
梨花山鹧
物华无赖酒初醒,奕奕梨花照晚晴。怪底山禽啼不歇,十分春色近清明。
画鹊
日光浮喜动檐楹,鸟鹊于人亦有情。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吴隐之画像 其二
十年遗像识真难,重是高风不可刊。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雨中杂述 其一
采莲图
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二首 其一
追和王叔明溪南醉归诗
赋瓶梅
夏日閒居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
有怀观音庵旧游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七
张夏山挽词 其七
秋日早朝云漏有感
题画 其七
燕中题画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九
观驾幸文华听讲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 ...
贺东畬钱先生搆别墅
汛湖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 其一
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荅
寂夜一首效子建
送赵丽卿 其三
张夏山挽词 其一
王氏溪楼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七
奉天殿早朝二首 其一
结草庵僧相邀阻雨不行
书吾尹扇 其二
夏日雨后书事
潇湘八景 其二 洞庭秋月
答陈道济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甲寅除夜杂书 其五
宿相城有怀石田先生
徐州清明
游幻住庵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一 玉泉亭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三 来青轩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 其三
张夏山挽词 其三
春日游支硎天平诸山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九 吕公洞
已而复取古梅一枝映带瓶中转益妍美 其一
张夏山挽词 其五
四月 其二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
道复西斋偶成
立春日迟道复不至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二 登香山
题画六首 其二
追和杨铁崖石湖花游曲
题西川归棹图奉寄见素中丞林公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 其一
金陵客怀 其二
登上方
九日期九逵不至独与子重游东禅作诗寄怀兼简社中诸友
与林志道兵部宿碧峰寺
行色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