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文徵明
十年遗像识真难,重是高风不可刊。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双银烂烂出朱提,稠叠文缯五色丝。天子叠遗牛马走,侍臣还忝凤凰池。
青霄宠渥兼金重,白首遭逢补衮迟。狼籍天香携满袖,春风湛露写新诗。
题画六首 其六
双禽栖息一枝安,映雪离离更好看。一种羁情谁识得,暮林风急羽毛单。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三
蜂撩褪粉偶粘衣,春减都消一片飞。蒂挠园风无那弱,影摇庭片已全稀。
樽前漫有盈盈泪,陌上空歌缓缓归。未便小斋浑寂寞,绿阴幽草胜芳菲。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秋夜怀昌国 其一
初秋雨时霁,夕景敛炎疴。蹑屐遵广除,矫首睇明河。
白露浣衣带,商飙振庭柯。缟月升云阙,照我东墙阿。
故人不得将,良夜空婆娑。非无一樽酒,顾影当奈何。
题画 其二
秋清山木夜苍苍,月出波平断岸长。千古高情苏子赋,东风谁更说周郎。
奉天殿早朝二首 其一
天外鸣鞭肃禁宸,朝廷献纳有司存。罘罳拂曙楼台迥,象魏连云观阙尊。
夹陛书思端万笏,上方求谏辟千门。宫墙树色深于染,总受天家雨露恩。
送赵丽卿 其二
旅居邻近最多情,几度趋朝并马行。今日吾留君却去,共谁长乐听钟声。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 其二
晚通仕籍喜同朝,此去江东属望劳。留务从来须长者,雅怀自喜得閒曹。
百年家世睢阳重,一代文章甲榜高。去去壮游知未已,秋霜才入鬓边毛。
吴隐之画像 其二
潇湘八景 其四 平沙落雁
征鸿恋回渚,欲下还惊飞。苇深缯缴繁,岁晚稻粱微。
答陈道复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二
新黄点额淡生春,日暮含颦故恼人。老去陈王才力减,相看无那洛波神。
次韵荅徐子容学士见怀三首 其一
解却从前供奉衣,朝行除籍简书稀。非关行拙明时弃,自惜驱驰雅志违。
飘泊又惊年欲暮,蹉跎再见月流辉。玉堂学士青云上,也念天涯人未归。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五 碧云寺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赠王直夫
忆昨追随试有司,少年先听鹿鸣诗。老无时命吾何恨,君负才名众所推。
盛世岂容驹在谷,云逵行见羽为仪。马蹄轻疾香尘起,万里天风拂桂枝。
閒兴 其五
閒门谢客日常扃,好鸟隔林时一声。暖气薰人浑欲醉,碧梧窗下拂桃笙。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崇义院杂题 其一
小院风清橘吐花,墙阴微转日斜斜。午眠新觉书无味,閒倚阑干嗽苦茶。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其二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 功德寺
画牡丹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 ...
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 其一
过张秋追怀武功先生遗迹
八月六日书事 其二
雨中杂述 其四
北江宪副自越州访余吴门饮于杜氏明远楼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 ...
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九逵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六
五月雨晴书事 其一
閒兴 其一
过吉祥寺追和故友刘协中遗诗 其一
题吴雪洲磨厓神异卷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一
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
送陈尚书南京工部
潇湘八景 其五 山市晴岚
病中遣怀 其一
湛甘泉兵书以诗招游衡山奉荅
题山城图
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荅
四月 其一
夜泊南浔
先友诗八首 其五 礼侍谢公铎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七 游洞庭将归再赋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八
寄陆安甫
次韵荅子重新春见怀
题渔隐图四首 其四 冬
景德寺
庭前蜀葵
雪夜宿楞伽寺 其二
閒兴 其三
题画六首 其三
石湖
阻风江上同蔡九逵诸君登静海寺阁
沧浪池上
秋日再经西苑
九日雨中虎丘悟石轩燕集
次韵履仁春江即事
张夏山挽词 其五
登观音阁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汛湖
夏日閒居
初夏遣兴
甲寅除夜杂书 其四
小斋盆兰一干数花山谷所谓蕙也初秋抽数干芳馥可爱因与次明道复赏 ...
题渔隐图四首 其三 秋
中秋日同诸友月洲亭看雨有作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五
次韵答希哲见怀兼乞草书
郭西闲泛
素发
致仕出京言怀 其二
厓山大忠祠 其三
还家志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