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二 缥缈峰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二 缥缈峰

明代 文徵明

薙草遥遵鹿兔踪,飞岚拂袖映疏松。平湖万顷玻璃色,落日千寻缥缈峰。

烟树吴都晴上掌,秋风云梦晚填胸。无烦咋指伤韩愈,尽有閒情在短筇。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九 吕公洞

明代 文徵明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游幻住庵

明代 文徵明

行行西郭两牛鸣,路转桥横得化城。深巷鸟啼山木暗,清溪日暖白烟生。

兴怀往哲悲陈迹,每到空门损世情。坐恋蒲团留不得,碧云回首暮钟声。

郊台寓目

明代 文徵明

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

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松锁白云。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八

明代 文徵明

浮云世事两悠悠,一出都门百念休。独有怀人情不极,双沟南畔数回头。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二 竹堂寺寄无尽

明代 文徵明

东城古寺万枝梅,一岁看花得几回。竹径三年无我迹,松门此日为谁开。

还应坏壁馀诗草,只恐荒碑蚀雨苔。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

雪后早朝

明代 文徵明

月满长安雪未消,分明银海泻秋涛。光迷万里璚珂乱,势压双龙玉阙高。

曙色渐分鳷鹊观,凝寒犹在鹔鹴袍。负薪亦有号饥者,愿得君王发汉廒。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五 左神洞

明代 文徵明

裹粱怀炬探幽玄,稍即唅呀复旷然。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

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

秋日同杜允胜汤子重游东禅次子重韵

明代 文徵明

人事无停机,曦晖正流耀。及兹东城游,驾言谢纷要。

杪秋霁景澄,寒原入高眺。静躁本无媒,忧欣人自召。

蘼蘼霜蘤明,历历幽禽调。独行心已怡,况也偕二妙。

投社惭渊明,能诗得清照。燕谈析玄旨,悲吟发孤窍。

一语何足稽,后期真未料。微风西北来,泠然杂清啸。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三 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

明代 文徵明

回岭悬藤稍倦攀,税鞍中路得禅关。百年清净山中债,半日浮禅竹院閒。

小雨磬声延午梦,方池云影淡秋颜。此行别有堪誇事,得与高僧共往还。

晚意

明代 文徵明

风吹白苧晚凉生,乍试兰汤尚不胜。阿阁东头新月上,玉盂纤手自调冰。

南楼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南楼冰雪尽,江郭岁年穷。暮岭延西日,枯条振北风。

孤云天一握,万事鬓双蓬。徙倚青烟灭,萧条在眼中。

次韵九逵阻雨

明代 文徵明

飘风终夕号,客子念明发。愁闻雨萧萧,况听泥滑滑。

流潦失牛马,春云暗城阙。昨日青枫根,已逐沙痕没。

不堪行路忧,中夜生华发。四月尚重裘,怪事吁可咄。

慌忽梦吴江,香羹荐春鳜。非关重土思,远道心迫卒。

题养逸图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荣贵匆匆仅目前,静中光景日如年。荆州运甓成何事,不博柴桑一醉眠。

有怀观音庵旧游

明代 文徵明

曲巷不容车马到,山人曾是一春留。别来空锁眠云榻,岁晚常怀听雨楼。

窗外梨花应自好,壁间诗草属谁收。似闻黄叶秋逾静,憔悴无心觅旧游。

暮春二首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南风十日卷尘沙,吹落墙根几树花。老怯麦秋犹拥褐,病逢谷雨喜分茶。

庭阴寂历梧桐转,帘影差池燕子斜。不是地偏车马绝,市喧不到野人家。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山中六月可逃禅,相与清斋佛座前。风细石坛松落子,雨深沙窦竹垂鞭。

别来光景浑依旧,壁上题名不记年。底用忘归归自好,晚霞新月载溪船。

己未元旦

明代 文徵明

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

明代 文徵明

东风吹尽燕台雪,潞水垂杨已堪折。自笑人生得几时,三年两度都门别。

都门日日有行人,我独与君情最亲。向来宦辙苦南北,去此尚是江湖身。

君向江湖我尘土,从此云山亦修阻。岂惟去住隔云泥,本自疆封限吴楚。

忆得滁阳始相见,绀发垂云俱弱冠。四十年来转首空,升沉异势容颜变。

不独容颜改旧时,世情翻覆浮云移。江湖风月足涛浪,道路天险藏嵚巇。

君能不易平生志,岂识人间有机事。不将妩媚猎时名,更树风声招物忌。

践扬中外垂廿年,空囊羸马意萧然。昂藏不受世人识,肮脏徒为知己怜。

知己怜君君不恨,浙水东西有公论。但须俯仰面无惭,未怕伶俜身独困。

平生颇厌乞墦徒,昏夜哀怜正堪悯。若教游宦损初心,相去中间不能寸。

此志悠悠我独知,青山不负当年期。幽谷云深每独往,琅琊月出咏归迟。

醉翁亭下泉堪酿,君去归兮我惆怅。四时朝暮古人情,同负幽怀不同赏。

是岁闰九月再汎

明代 文徵明

刚喜重阳临闰月,不辞老病复登台。多情秋色依前在,有待篱登故晚开。

佳节从知难再值,青山端不厌重来。画船记取横塘路,十里笙歌载月回。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七 游普福寺观道傍石涧寻源至五花阁

明代 文徵明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上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