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文徵明
宿雨初晴水拍天,碧云微敛日华鲜。时当黄菊茱萸候,秋在沧洲白鸟边。
柳外画桥人似蚁,湖心兰棹酒如泉。携壶更醉湖山上,白发重逢又一年。
阻冰潞河简同行黄太史才伯
长河十月朔风悲,零落貂裘不受吹。冰雪峥嵘惊岁晚,江湖寂寞滞归期。
谁怜阮籍穷途泣,自笑穰侯见事迟。忽忆同行黄太史,篝灯何处拥书帷。
题兰
炎夏悠悠白昼长,空斋睡起拂匡床。不须甲煎添金鸭,气泛崇兰满几香。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十
情知芳事去还来,眼底飘飘自可哀。春涨平添弃脂水,晓寒思筑避风台。
沾衣成阵看非雨,点径能匀衬有苔。秾绿已无藏艳处,笑他蜂蝶尚徘徊。
答陈道济
西苑诗十首 其九 兔园
汉王游息有离宫,琐闼朱扉迤逦通。别殿春风巢紫凤,小山飞涧架晴虹。
团云芝盖翔林表,喷壑龙泉转地中。简朴由来尧舜事,故应梁苑不相同。
游灵岩登琴台
参差莲宇逐飞埃,断础荒基夕照开。青草欲埋山下路,白头曾照劫前来。
五湖对酒真如掌,千载鸣琴尚有台。乔木蔽空回首尽,老僧犹自护松栽。
次韵荅唐云卿礼部二首 其二
漂泊东吴万里船,漫劳诗帖慰穷年。君知世有东方朔,我愧身非鲁仲连。
梦断五湖天渺渺,愁悬双杵月娟娟。相逢总是羁栖者,目送飞鸿共黯然。
送赵丽卿 其二
旅居邻近最多情,几度趋朝并马行。今日吾留君却去,共谁长乐听钟声。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
东郊迎新春,寒气从此毕。先民季冬傩,时制用先日。
通衢闻鼓吹,士女空户出。欢悰不复遭,抚时还自失。
雨中放朝出左掖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三
扇开青雉两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随。紫气氤氲浮象魏,彤光缥旅上罘罳。
幸依日月瞻龙衮,偶际风云集凤池。零落江湖俦侣散,白头心事许谁知。
甲寅除夜杂书 其五
遥夜迟迟烛有花,家人欢笑说年华。人生勿苦求身外,常得团圆有几家。
端午赐扇
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徒步至宝光寺
布袜青鞋短褐衣,酒樽诗卷一僮随。白头自笑曾供奉,徒步谁怜老拾遗。
五亩喜闻粳稻熟,重阳还恨菊花迟。松寮竹谷逍遥地,时有山僧乞小诗。
题画六首 其五
长松摇日影亭亭,无限江头倚杖情。鸿雁欲来天拍水,白云收尽暮山横。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一
一官贫薄仅三年,不计归囊肯计迁。笑杀当时高隐者,区区犹待买山钱。
芳埃润朝雨,风幡丽春明。感时念所期,驾言出春城。
赏心每差池,古人崇合并。漫刺无所投,怅然返柴荆。
閒兴 其五
閒门谢客日常扃,好鸟隔林时一声。暖气薰人浑欲醉,碧梧窗下拂桃笙。
书吾尹扇 其二
雨洗铅华一夕空,枝头青子却收功。傍人不识天工巧,犹恋飞花怨晚风。
郁裕州忠节诗
仓皇战守强撑支,力尽孤城竟死之。不谓真卿能备寇,终然南八是男儿。
尘昏何处归辽鹤,月黑空山叫子规。不负平生忠孝志,故人亲勒墓前碑。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金陵秋夜与彭寅之汤子重步月
与林志道兵部宿碧峰寺
阻风江上同蔡九逵诸君登静海寺阁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
甲寅除夜杂书 其二
题吴雪洲磨厓神异卷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一
春兴二首 其一
采莲图
结草庵僧相邀阻雨不行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其二
静隐
厓山大忠祠 其二
甲寅除夜杂书 其一
夏日饮以可池亭
夏日閒居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十一
春日游晴硎天平诸山
南楼 其一
题画 其二
风入松 行春桥望月
道复西斋偶成
致仕出京言怀 其一
次韵孙太初秋夜汎月之作
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四 马禅寺寄明祥
答彭寅之见赠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八
三月廿二日家兄解事还家夜话有感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六 左神道中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
戏简履约
与邢丽文登葑门城楼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五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八月十六夜对月
初夏遣兴
人日立春
九日閒居用渊明韵
吴隐之画像 其二
崇义院杂题 其四
诗人孙太初过访
先友诗八首 其五 礼侍谢公铎
汛湖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
张夏山挽词 其七
暮春斋居即事 其二
答钱孔周
柏子潭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六
崇义院杂题 其六
题竹寄履仁 其二
秋日同杜允胜汤子重游东禅次子重韵
赐长寿綵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