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宋代 白玉蟾

冰玉丰姿不可双,霜前雪后想凄凉。
绝怜夜气浑如水,而况笛声堪断肠。
以月照之偏自瘦,无人知处忽然香。
从今桃李皆门士,谁道花中有孟尝。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即事君子堂五首

宋代 白玉蟾

自点雌黄改自诗,苧衣不著著蕉衣。
前山何故枯松上,半月巢空鹤不归。

题丹晨书院壁

宋代 白玉蟾

春昼花明日暖,夏天柳暗风凉。
秋桂月中藏影,冬梅雪里飘香。

送谈执权张南显归广州

宋代 白玉蟾

送谈执权张南显归广州

七月送我东南道,八月送我西南道。
西南江沙黄茫茫,东南海水白浩浩。
海水飞作潮头来,潮头卷取潮舌回。
江沙一望渺千里,千里亦此一江水。
水外青山山外云,云边苍树树边村。
村有酒酤酤不得,小船寂寞愁黄昏。
大丈夫,不拘此,
无酒便如何,有酒亦乐只。
为问东南海水西南江,如何滔浮独未降。
岂不亦笑老先生,有如此水亦迷邦。
君但归,归去好,
人生有情为情恼。明朝轻舟当径度,
不须回首端州路。

心竟恁地歌

宋代 白玉蟾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
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於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常相返离,结为一块太无边。
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
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赞历代天师·第十九代讳修字德真

宋代 白玉蟾

玉局瑶篇龙凤文,三元开度士如云。
翻身踏着蓬莱路,浴罢焚香自入坟。

伤春词寄紫元四首

宋代 白玉蟾

幽人抱膝掩柴门,八九渔家烟水村。
坐对青山两无语,春风春雨送黄昏。

赠鹤林

宋代 白玉蟾

骨气秋江月,文章春苑花。
片心穷万法,半语辩千邪。
朝罢鸡司晓,醉酣蜂报衙。
未为三岛客,笑指五云家。
骑月游沧海,鞭霆步太霞。
鬼神私侧目,袖里一青蛇。

远景

宋代 白玉蟾

岸树冥茫外,人家点画中。
断烟分紫翠,残照抹青红。

画石二首

宋代 白玉蟾

一片嵯峨堕碧空,嵚崎历落最玲珑。
从教把翫真堪醉,疑自当年栗里中。

首夏三首

宋代 白玉蟾

懒中倍觉我神清,烦恼如今叶似轻。
青士庭前销昼暑,苍官枕上送秋声。

俞楼

宋代 白玉蟾

十二栏杆秋月明,谪仙曾此宴飞琼。
半窗树色粘山色,隔岸风声送回声。
织翠回纹伤薄倖,香红染袖怅都城。
酒愁花恨无人诉,赖有延年俞秀英。

凝翠

宋代 白玉蟾

香穟飞紫烟,茗花涌白雪。
坐对松竹林,已换尘俗骨。
前山多翠色,凝然暮欲滴。
凭栏拍掌呼,天外鹤来一。

送黄心大师

宋代 白玉蟾

如今无用绣香囊,已入空王选佛场。
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
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
万事到头都是梦,天倾三峡洗高唐。

景泰山送友人

宋代 白玉蟾

白云影里话三生,起坐相从夜共行。
谊与云天高也薄,道於泰华重邪轻。
酒非贪饮惟知己,诗不求工贵适情。
但使忘年成莫逆,何须肉袒负渠荆。

酌贪泉因吊吴隐之三首

宋代 白玉蟾

晋人相扇以清名,何事因泉始立清。
清到饥寒妻子地,此清太不近人情。

送郑道人归罗浮

宋代 白玉蟾

铁作桥梁云作盖,石成楼观水成帘。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

送张大师

宋代 白玉蟾

自从汝离武夷来,险阻艰难历几回。
江左旅中连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
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
举眼四山如壁立,教君归去也心灰。

闽中晓晴赏牡丹

宋代 白玉蟾

晴窗冉冉飞尘喜,寒砚微微暖气神。
唤醒东吴天外梦,化为南越海边春。

月夜书事

宋代 白玉蟾

月光流如酥,天影湛於水。
饥鹤啄梅花,风吹酒波起。

晓晴二首

宋代 白玉蟾

月落松方暗,花蜚鸟正啼。
青山春窈窕,碧草晓凄迷。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