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曹家达
独怜四德未寒灰,兄嫂经年尚述哀。更有兄家小儿女,閒来犹盼小姑回。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一
去年上寿春三月,今日春深不到家。雨后园林人迹少,阶前零落紫芩花。
暮山寒雨
孤村带层阜,野水生黏苔。老渔寒不归,秋阴潭上来。
采蒪曲四首 其二
采蒪不盈筐,有叶无花实。著手便成滑,焉能似胶漆。
题长沙陈述庐乃勋瞻麓图 其二
往事凄凉不可听,合家相聚泣新亭。而今又作江南客,惨忆乡山岳麓青。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三
花发扬州意肯消,平分好咏入官寮。一从何逊閒居后,无复新诗慰寂寥。
哭宋芸子先生 其三
倦怀天步太蹉跎,岁暮江关更奈何。毕竟才人生命蹇,草间偷活已无多。
忧乱
何处搀枪起,东南天一隅。危城忌投鼠,丛薄诈鸣狐。
同与名空借,共和道亦殊。练丝悲墨翟,歧路哭杨朱。
廉耻充然丧,纲常不可扶。营营降贼辈,滚滚搢绅徒。
岂有心兵恃,全蒙口惠愚。知交化豺虎,涕泗满江湖。
易水波犹定,钟山气不孤。元戎告三捷,指望造天诛。
梅花十首 其五
南寻庾岭千年树,西上芳华百尺楼。但得耽吟如水部,人间何处不扬州。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十二
小庭新月报更迟,粉蝶和烟抱亚枝。正是江南好春节,昔耶花落雨晴时。
游毕氏废园五首 其五
遗著当年斠濮阳,几番剞劂重琳琅。灵岩无恙山庄废,书贾犹述知镇洋。
杨花次阜荪韵五首 其二
断送春光不自怜,天涯人去雪盈巅。暗摇尘梦来芳榭,吹碎乡心入年筵。
碧玉年华惊逝水,绿阴门巷繫连钱。最嫌飘荡无归束,一霎青青过禁烟。
龙砂道中
岁暮天涯一棹归,川途十里漾晴晖。天光照水水照舰,无数鸳鸯绕岸飞。
梅花十首 其九
历乱交横冒雪开,琼枝仿佛在瑶台。九疑仙子分明道,我到人间又一回。
前作未尽复集五古以足题面六首 其五
野外罕人事,对酒绝尘想。草屋八九间,敝庐何必广。
微雨从东来,桑麻日以长。不言春作苦,披草共来往。
为简敬画梅率题二绝 其二
天迥霜高野气昏,放翁清兴与谁论。似闻断角残钟夜,一缕寒香悄闭门。
重九后奉寄章黻云昌平八首 其五
榆河近接白浮山,汉将防秋上谷閒。闻道边烽新告急,羽书前夜入南关。
晓渡绿水洋四首 其三
刺船所向无空阔,大海长鲸跋浪行。自有成连寻不得,蹇修空系伯牙情。
儗曹子建杂诗五首 其二
河汉夜西流,织女滨其右。牵牛负聘钱,七襄苦不就。
相望不相即,感此凉秋候。南箕载翕舌,井垣不成甃。
灵匹尚云尔,胡为多病疚。愿为东南风,吹落君怀袖。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二
代德多缘内大臣,黄农遗迹昧前尘。漫誇汤武轻曹魏,犹奉山阳旧主人。
二场题号舍壁
豫州墙头绿草肥,芙蓉江上思春晖。扬眉矮屋日傍午,东风乱捲黄埃飞。
黄埃飞驰野马恒,河百丈从天下安。安得春膏净九边,飞龙秋秋游上天。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梅花十首 其四
题画七首 其一 蜡梅
重九日为鲤南死后四十九日赋以志悼四首 其一
九日登君山二首 其二
烟柳
落花五首 其二
约陆菊裳同年游虎邱欲雪不果菊以诗代简次韵答之二首 其二
题梅绝句戏作伯未语二首 其二
咏菊和张痴山先生
哭黄藜阁同年 其三
题梅绝句奉嘉定秦芍舲师三首 其三
扬州怀古二首 其一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六
芍药二首 其二
梅花杂题四首 其一
扁豆二首 其一
和安吉吴昌硕咏赵文敏书,元觉了义,经付中峰和尚,忏悔管夫人四 ...
和上海曹桐庐二十初度感怀 其五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十二 赵缤焕清瑞
题秦生伯未严生苍山霜林觅句图
拟长相思二首 其二
旧画窗帘四今存其二感赋一绝
题月明林下图四首 其二
杂感二首 其二
题吴门袁恂如梨数春雨图三首 其一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 其二
白菊二首 其二
踏青词
励志五首 其二
八月十四日上车还江阴途中作又七绝二首 其一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二
儗曹子建杂诗五首 其四
陈少蘅 其二
梅花十首 其二
和顽道见寄
题张少槎太姻丈山水三首 其二
行路难拟释宝月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七
重九前一日晚眺
长沙叶德辉母马太夫人八十寿言次叶公韵四首 其三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四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四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四 吴伟卿希鄂
晓凉二首 其二
子夜秋歌八首 其四
杨花次阜荪韵五首 其一
夏日閒居二首 其一
九日登君山二首 其一
苏台杂诗四首 其三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五
陈少蘅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七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 其四
代叶事周 其二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五
题君山望江楼
子夜秋歌八首 其六
哭宋芸子先生
七夕次鲤南韵四首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