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曹家达
相送情何极,长亭更短亭。分湖望不见,帆影落空暝。
白莲曲四首 其一
淩波步罗袜,烟中露恍惚。背人自幽怨,不忍见秋月。
代人题照二首 其一
白云滉漾如天河,谁欤抱拙居卷阿。新月窥人碧山夜,松风袅袅吹女萝。
二月二十六日将之山左旅次倚装口占
指望天涯愿未酬,伏波肯类贾胡留。倚装行色匆匆甚,风送斜阳下小楼。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五
完贞容易抚孤难,嫠妇亡臣一例看。恋阙有心年命短,清秋谁复念高寒。
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用东坡尖叉韵二首 其一
峭寒洒淅背毛纤,深夜重衾拥护严。附郭芳馨思邓尉,故乡薪米忆晚盐。
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想见西街街畔塔,玲珑寒玉出双尖。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其二
散发当微凉,林木暧朝景。流连溪上花,忽见青山影。
何处求黄虞,结念在庐井。邻翁日夕过,为言当习静。
有田付孙子,租税出半顷。卧听水车声,俟此清昼永。
残荷篇
天河西垂晓光澹,露下波回素秋暗。红颜老去不回头,坠粉塘边留浅绀。
秋云阴阴化为雨,美人日暮嗟尘土。幽房冷榭深复深,枉记汀洲采芳杜。
劝君莫听采莲歌,房空子出当奈何。衣香扇影相代谢,飘零珠泪今则那。
缥渺空江寻不得,苦心水底遥相忆。
儒医徐钰斋七十寿言
流水故不腐,户枢故不蠹。化谷布津液,营卫有常度。
营以浊阴化,卫以清阳注。营运在不息,卫外乃为固。
脾精发云雾,英英下白露。百脉朝华盖,温升仍故步。
理意并瀹养,损益剂其数。春夏调喜怒,秋冬节哀惧。
异彼殚时疠,鯈忽告衰暮。男子期七七,君又三七附。
轩岐亮非妄,所得在太素。
题张少槎太姻丈山水三首 其二
杳杳樵人踪,石路蹇且缦。木末早凉生,微阴动荒涧。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二
蜀王旧植匝川原,肯为寻幽到水源。一片芳华楼上月,春来还照合江园。
采蒪曲四首 其三
郎居湖水西,妾家湖水东。采蒪一相会,不忍怨秋风。
偕叶德恭至白衣庵赏雨拟游缪祠不果二首 其一
虞山登眺足清游,暮雨催归强逗留。惆怅凭栏凝睇处,荒烟疏树满城秋。
梅花十首 其二
冰雪之交迥绝尘,苗条姿态不胜春。两峰写入生花管,从此冬心有替人。
重九日为鲤南死后四十九日赋以志悼四首 其二
曾盼秋来腰脚轻,君山青抱暨阳城。登临竟作他生约,又恐相逢记不清。
子夜冬歌八首 其一
门前郎行迹,苔荒岁月晚。不闻郎马嘶,日薄青山远。
题画梅四首 其一
山崖冻欲裂,啼鸟正幽绝。笔花寒不飞,中含太古雪。
晓渡绿水洋四首 其一
观涛枚叔未成奇,对此汪洋重有思。倒掷浪花翻玉屑,也愁敲破碧玻璃。
梅花绝句奉果园叟八首 其二
春光过处半凄迷,梦旧沉沉化雪泥。曾是上元灯火夜,一庭新月乳鸦啼。
拟白香山暮江吟二首 其二
水云低压柳
庠生严启先妻张孝悯题辞八首 其五
独怜四德未寒灰,兄嫂经年尚述哀。更有兄家小儿女,閒来犹盼小姑回。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白莲曲四首 其二
梅花绝句八首 其八
代人题山水三首 其三
题李梓舒秋山图为鄦生感孚作
庠生严启先妻张孝悯题辞八首 其六
青浦金剑花
落花五首 其三
和馀姚章太炎女公子游春郊即事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四
暑夜感言四首 其二
感言
怨晓月
春感二章 其一
题长沙陈述庐乃勋瞻麓图
观王石谷倪云林山水拟题各系二绝 其三
章耕士以五十自吊索和诗以唁之 其二
七夕词次周韬甫韵同秦许二生作 其一
书赵焕文死节传后
题张少槎太姻丈山水三首 其一
夏日閒居二首 其一
黄河篇
谢生幼陶鼎镕临行属画梅并集玄晖语为四绝句 其一
儗曹子建杂诗五首 其二
采杞谣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八
杨柳枝词六首 其三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 其四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五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五
芦墟许盥孚家于八月晦日开绿梅,附家书寄盥孚上海,盥孚有诗纪其 ...
春柳四首用渔洋秋柳韵四首 其一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四
花落二首 其一
潍邑诗人丁三叔言
陈少蘅岁暮旋里留别答以赠言一章
梅花绝句四首 其三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三 王吉臣家枚
苏州有僧名虚生者,以诗要结善男女充报馆访员,傥亦所谓善知识也 ...
重九后奉寄章黻云昌平八首 其四
梅花杂题六首 其二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
七夕次鲤南韵四首 其四
为朱太忙画梅 其一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一
为秦伯未之济画梅繫以截句四首 其二
题韡卿散花仙子图二首 其一
乱中杂感五首 其二 祖黄帝
采莲词四首 其二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七
挑菜偶兴三首 其一
为简敬画梅率题二绝 其二
拟枚乘杂诗六首 其五
庠生严启先妻张孝悯题辞八首 其一
重九后奉寄章黻云昌平八首 其六
偕陆菊裳同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