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义
林下茅堂傍水堤,半村佳境足堪题。一帘山色当门断,几树莺声隔岸啼。
囲犊暮归分远近,樵苏晓出自东西。幽人乐此多清趣,几度行吟不过溪。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七
节遇清秋夜,幽怀倍惨然。故人千里外,明月自团圆。
春日病中感怀四绝戏嘲同年诸知己 其三 嘲陈显良
晓出长衢踏曙光,归来庭馆又斜阳。奔驰日日因何事,秪恐秋添两鬓霜。
送王文显复任
武清赤县近京华,抚字循良众所誇。芹泮夜深闻读诵,花封春暖茂桑麻。
奏功得最天恩重,振旆回辕客路赊。明到正逢残腊节,狱囚应有听还家。
为王德斋题小景山水
树底柴门昼不关,读书人共白云闲。谁知更有清閒客,独立斜阳看晚山。
送车黄门致政南还
黄门十载侍宸旒,此日辞荣去莫留。门径未栽陶令菊,关河先棹季鹰舟。
东风花雨沾行旆,南浦芜烟引别愁。明到故园行乐处,音书母惜寄交游。
和周学士梅花诗韵
万物敷荣自有时,孤摽开处傍寒池。香浮玉署春回早,影转湘帘月上迟。
独喜冰肌含雪莹,不同蒲质望秋衰。追思东阁吟看夜,翠羽争栖第一枝。
送陈克让
几度都门送故人,每回时节倍伤神。驿亭杨柳秋狼藉,独有黄花带露新。
送陈孟仁还姑苏翰林五经博士先生之子也
蓟门暂脱老莱衣,望入吴山烟树微。天外不愁归路远,客边未忍与古违。
风清古道嘶征马,酒劝长亭对夕晖。聚散有期君自卜,几时还复到京畿。
口号四绝送蔡良医孙回桐乡 其三
家住桐溪越水头,束书归槷卓扁舟。到时朋辈惊相问,应说神州作胜游。
小景四幅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赋 其二
孤舟晚泊水云乡,一枕南薰卧石床。残醉醒来凉雨后,忽惊渔笛在沧浪。
挽朱员外松江人
南宫拜秩羡才优,北阙承恩出帝州。沧海半年持使节,黄梁一梦竟鹤游。
霜寒鹤唳辽天月,风冷猿啼楚树秋。旅衬悬知归到日,孤儿肠断不胜愁。
送廉使张宗政之山西
春晴紫陌荡香尘,冠盖联翩送故人。风度落花沾去旆,马嘶芳草驻征轮。
旗亭官柳和烟绿,驿路青山带雨新。悬想双旌明到日,太行依旧翠嶙峋。
题道士小画二首 其一
潇湘昨夜雨初晴,鸲鹆飞来似有情。莫道孤栖不能语,当年曾学瓮中声。
送前王公顺归乡二首 其二
朝回联辔出皇州,载酒沙头送旧游。一片离心似杨柳,西风狼籍不胜秋。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四
幽居陋巷绝氛尘,相接浑无旧日邻。宦迹似蓬随处转,流光如水逐时新。
雁迷故国音书杳,秋到都门客梦频。自叹离群材识浅,不知何处可依仁。
中秋夜诗乡先生樊浩翁所作时宣德八年秋乡人医者钱宗浩诵于蓟北小 ...
帘捲西风豆雨乾,蟾光摇动碧云端。仲间总是清虚府,天上谁楷白玉盘。
江净雁拖云影瘦,楼高人立桂香寒。归来醉罢霓裳杳,露下天高夜巳阑。
寄味道四绝 其四
舞罢莱衣对远山,此心应共白云闲。闲时自是僧家事,还拟来趋玉笋班。
口占送吴公琰兼寄宗濂等友 其二
光阴冉冉急如流,回首槐黄又是秋。折得秋香听捷日,都门翘首候行舟。
挽张中书父
凤池有子擅才名,嬴得褒封荷宠荣。银带乌纱娱暮景,清泉白石遂闲情。
游仙忽断华胥梦,乘醉应骑沧海鲸。遥想牛眠埋玉处,青山落日对新茔。
同寿堂为良医许景芳作
一门种德百年深,同寿堂前杏满林。花雾煖凝丹鼎润,药栏春锁碧采阴。
披云采术常携鹤,近市悬壶不计金。遥想嘉禾沾惠者,几多人共戴华簪。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题时立铭所藏郭天锡墨竹二首 其二
为李进士题竹
枯木竹石
小扇梅花为吴友赋
送人归省
为克让赋竹
送同年田进士
桃源暮雨
桃花白头翁
寄余处恭先生
景星
分韵得花宇贺翰林周典籍考满
挽龚通政父
和笪端凯韵送其弟归老
初度日朋旧过临为贺戏笔书怀念先妣不及禄养也
送韦检讨父还庆远
挽锦衣卫指挥李效良母夫人
送指挥归绥德为赵编脩作其家忠孝
送袁令尹复任赣州雩都县
送王公顺归乡
四月十九日过骊山访高味道弟侄各以扇索诗随景物走笔荅之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一
挽诗为中书沈为忠作
竹鹤为何太守澄作
送黎知州恬之南京
送陈主事谟归省分题得任城酒楼
口号一首戏呈性初良友
挽耕隐先生朱德润之翁也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八
送何县丞任建阳
送传驿丞复任龙潭
送杨仲举先生致仕来朝升侍郎而回
怡萱堂
冬日独坐口号
中秋病中口号二绝遣兴 其二
送杨都宪仲子本道还朝
送丁永成之邵武
送王仲章归乡时均辅在北
元夕赐观灯诗 其二
送人杳乡
送同邑孔人材
送严教谕素之乌程 其二
送严都指挥归宁夏
挽老先生高味道之祖也时因过其家见壁上所题之诗故和其韵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六
梅竹二首 其一
送人归老江西为于中书霈作
挽山阴王主事贤母
雪梅为蔡宗濂作二首 其二
送徐知州赴郑州
寄家因东西南北四韵就寓怀 其二
春初口占二绝寄同年徐宪副 其一
元夕赐观灯诗 其三
口占送吴公琰兼寄宗濂等友 其一
送史州判彬赴云南赵州
永思堂为张茂功赋
送长汀陈检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