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于汴
忽忽见西山,千峰螺黛簇。宛若对中条,当年景可掬。
不眺重徘徊,屏营撼衷曲。不见故山云,何况云下屋。
寸肠折大刀,拟上陈情牍。
南游八首 其八
访仙台上石崔嵬,人道餐霞去不回。果向深山更深处,温良何故进丹来。
闻报书怀四首 其三
利锁名缰久若遗,无端犹尔浪猜疑。而今想在相抛却,正是茅檐稳睡时。
省躬诗 其八十七
一字歉于中,四座俱回首。惕兮敬靡忘,勿以为细咎。
省躬诗 其十九
御人与御事,难易迥然分。人心不我洽,吾事亦邅迍。
杂诗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乌用叹寂寂,呼童访所思。跨蹇拟行迈,河柳绿烟丝。
且尽此日欢,勿问食无糜。女婴真大痴,奚事咄咄为。
宫袍况可典,讵至饿尔肌。
上李大兰先生四首 其一
夫子起南国,开蒙廑辙环。翩翩西山陲,鸣佩双玉珊。
一为仁道言,插架徒矜繁。攫灵自银汉,大河无飞澜。
相看谁可拟,朱凤矫翾翾。
省躬诗 其一一九
饱食卧北窗,多少恩难补。征人捍边陲,农夫劳畎亩。
曲江李年伯
先贤维大道,群蒙赖以启。白沙宗自然,甘泉认天理。
李翁阐其学,传心在克己。克己乃无外,吾身岂稊米。
谁云仕不达,懦夫色欲起。丹綍下天衢,皇言烂于绮。
吾方处尘网,茫茫目有眯。斯人如可作,从之若脱屣。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十一 归田课孙
昆弟俱白首,兰桂何翩翩。读罢七训语,霞觞欣流传。
亲亲共长长,风世以家先。莫道赋归去,经纶更灿然。
南游八首 其二
为观瀑布登高阁,悬流百仞空中落。山僧不见雪花飞,指点岩头说旱涸。
大同歌
农人农,贾人贾。文人文,武人武。左贾右农,谁与通功。
轩文轾武,谁与禦侮。瞽师典乐,刖夫司阍。智愚迭役,孰去孰存。
乾坤何磅礴,为蟨为蛩蛩。周主昌君义,殷士揭臣忠。
山青云霭白,草绿花舒红。东家圣,老于行,西家愚,没于市。
无用费平章,亦各毕其事。
题北园十五首 其七
万里黄河一线流,茫茫大地水中沤。非非是是莫相聒,一夜西风欲白头。
刘定余先生园亭植杏以肖杏坛招饮花前贶诗扇赋谢四首 其三
谁把春容铸,红妆向晓开。尔怜宁待语,吾与勿须猜。
解佐牺樽兴,知经羯鼓催。朱栏廑爱护,不遣雨风摧。
省躬诗 其六十
人情诞固诞,评章密似毛。评人如评鬼,双泪落青袍。
招子荣
春气正和煦,径草绿参差。暖日融怀抱,相对何熙熙。
天心固如是,达人观化时。观化凭谁语,子荣共襟期。
不负良士言,大道惧多岐。
题北园十五首 其一
楚弱刘强东逝波,铜山金谷总消磨。啼莺莫向窗前枕,无限荣华正梦柯。
省躬诗 其六十五
天雨之润禾,倾盆不如细。侈口相开陈,知应匪求济。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八 靖海扬戈
余闻古圣人,出入剑为佩。奈何悬蓬矢,慑志黄云塞。
挥毫睨武夫,武夫歼巨憝。扬戈沧海中,不比龊龊态。
赠别李本晦侍御二首 其二
我昔弱冠时,不揆慕往圣。谁其示我学,吾与渠共命。
浮沉数十年,简帙窥先正。元公及纯公,金溪有子静。
江门果自然,姚江揭大柄。泰州简而要,二溪之言莹。
垂老逢吉水,一睹真率性。率性匪等閒,须理融欲净。
岂乏为义人,戕性滋世病。不思勉而始,不思勉以竟。
归去告先生,当不我为佞。
都下见西山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240篇诗文
省躬诗 其一一四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
省躬诗 其九十八
赠别刘冲倩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二
题北园十五首 其八
省躬诗 其二十二
省躬诗 其九十
咏垂杨似座中友
题北园十五首 其三
送刘友南还
癸丑村居杂诗 其一
苇棚诗
题首善书院
赠别徐明衡天部以请赠薛西原先生得谪 其一
平房成
得家音
省躬诗 其九十四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 其二
省躬诗 其九十七
步韵报卢茂才桥梓并致诸友二首 其一
王绅字朝用千户
莫相憎吟
赠别李本晦侍御二首 其一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 其八
癸丑村居杂诗六首 其五
省躬诗 其三十一
癸丑村居杂诗 其三
吊丁文堂先生
坐思
省躬诗 其一一○
梁燕重来二首 其二
杂诗二十二首 其六
省躬诗 其六十二
鸢飞鱼跃
感怀六首 其二
省躬诗 其七十三
榴
省躬诗 其一一三
感怀六首 其一
吴安节先生贻诗步韵以谢 其二
省躬诗 其四十九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四
寄别张警庵
题北园十五首 其二
题北园十五首 其九
省躬诗 其五十九
省躬诗 其七十一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八
癸丑村居杂诗 其五
示戒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四
省躬诗 其二十三
省躬诗 其十三
省躬诗 其三十九
上李大兰先生四首 其四
省躬诗 其五十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