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省躬诗 其九十七

省躬诗 其九十七

明代 曹于汴

事不问巨小,身在思有济。庸庸偶其间,何殊匏之系。

诗人曹于汴的古诗

送刘友南还

明代 曹于汴

名实分先后,穷通若白皂。或簪缨于朝,或以岩穴老。

岩穴厌纷埃,簪缨薄枯槁。达人自大观,时行匪二道。

时行何寥廓,刘子眼相青。公卿虚左席,皎皎玉壶冰。

挥麈阐秘奥,心胸罗繁星。一朝辞燕市,南去渡沧江。

剑光寒夜月,烟雨迷潇湘。乾行如走丸,氤氲何南北。

把臂竟无言,勿忘相开迪。

和张霁春谈棋诗

明代 曹于汴

茫茫今古大棋枰,兴败输赢局局争。毕竟有时双歇手,回头一笑枉生情。

示戒

明代 曹于汴

我爱孟子书,论孝万年鹄。斗狠父母危,纵欲父母僇。

所以处乡党,勉效恂恂䠱。出入气常下,惟恐与人触。

博奕歌舞地,不以入我瞩。独有士人行,难成而易蹙。

我愿诸子孙,尊生如执玉。吾能秉谦恭,谁不爱敬笃。

骂人人亦骂,辱人取人辱。娼门譬火坑,陷人逾鸩毒。

妖态厉杀锋,痴蝇逐臭肉。保身须养心,珍惜凌霄足。

百行孝为原,芳名千古矗。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 其八

明代 曹于汴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避暑姚馆漫题 其三

明代 曹于汴

千年华表草中埋,八百篯翁亦去来。抛却金环总一律,尽他二竖莫徘徊。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五

明代 曹于汴

苏卿处漠北,突厥为比邻。毡雪为食饮,不忘君亲伦。

晨起整衣冠,仁礼向具陈。初陈嬉以讶,再陈怒以嗔。

侏㒧生相习,华言袖不闻。吁尔焉用道,物生固难均。

省躬诗 其一二四

明代 曹于汴

积风风乃厚,强信终成疑。相逢才半面,便道遇钟期。

省躬诗 其三十八

明代 曹于汴

阳过常畏人,阴过不畏已。人目当其丽,吾目当其鄙。

省躬诗 其十一

明代 曹于汴

鉴空水之止,纤尘不掩光。人心尘无许,顿尔成昏茫。

省躬诗 其九十六

明代 曹于汴

保心如保印,印去能吏拙。事心如事亲,常令安且悦。

省躬诗 其二十九

明代 曹于汴

恩过翻成怨,非关怨者尤。阳和阴不节,炎夏竟何流。

青苔

明代 曹于汴

阶除经积雨,匝地铺莓苔。隐隐青痕薄,茸茸黛色堆。

举足忍相踏,移榻为频来。化工裁制巧,藻缋漫追陪。

相对境幽寂,悠尔好怀开。

省躬诗 其二十三

明代 曹于汴

不百鍊不劲,大任阿谁举。大道大如许,众生众如许。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二

明代 曹于汴

半生炊黍未全醒,羸体相看便不宁。非是贪官非爱寿,个中不了为惺惺。

省躬诗 其二十四

明代 曹于汴

举世俱予圣,千年颜孟无。向明争似暗,明便辍功夫。

坐思

明代 曹于汴

万军接刃斗纷纭,旗鼓惟闻将帅尊。若道此心更有主,又令将帅主何人。

曲江李年伯

明代 曹于汴

先贤维大道,群蒙赖以启。白沙宗自然,甘泉认天理。

李翁阐其学,传心在克己。克己乃无外,吾身岂稊米。

谁云仕不达,懦夫色欲起。丹綍下天衢,皇言烂于绮。

吾方处尘网,茫茫目有眯。斯人如可作,从之若脱屣。

咏知一张年伯似绿汀年丈

明代 曹于汴

知一先生胸如日,直从造化窥灵根。加纩不忧身且去,方忧吾道蓁其门。

校勘理气授冢嗣,双瞑浩浩归九原。兹念固已达浑沌,下通万亿剖篱藩。

匪修匪證匪克悟,纷纷离析愧支言。冢嗣孝廉真大孝,号天踊地昼为昏。

先生有神应注瞩,绵绵道脉绳绳孙。张君孝亲孝以道,理气不裂孔颜存。

我学愦愦赖发觉,他年寸地夜可暾。

归田园

明代 曹于汴

田园二载别,重到理蒿莱。虽然吾年老,尚堪历陇崖。

比舍旧农侣,斗酒来追陪。及时播嘉谷,引水灌新栽。

乘凉就茂树,踞地席青苔。昼永眠深洞,朗吟荡胸怀。

童子为治食,搴蔬向篱隈。两盂腹已果,千钟安用哉。

最喜延三益,妙道相取裁。善言踰琼璧,良士杞梓才。

不藉好修士,谁与奠埏埃。

刘定余先生园亭植杏以肖杏坛招饮花前贶诗扇赋谢四首 其三

明代 曹于汴

谁把春容铸,红妆向晓开。尔怜宁待语,吾与勿须猜。

解佐牺樽兴,知经羯鼓催。朱栏廑爱护,不遣雨风摧。

曹于汴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2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