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邦彦
高斋夜说鬼,霍然消旅病。不奈谈深时,满目看飞镜。
孟春廿七夜集写叶山房赏灯奉和云淙先生大韵 其三
冒雪寻芳醉几回,买舟重见碧桃开。名园未厌看灯久,待熟池头树树梅。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三
云谷峰头发晓寒,瀼瀼青露不曾乾。箕山节苦尧何损,湘浦人留楚未残。
河畔褒衣新命操,仗前铜马旧登坛。呼儿话别无馀语,为嘱浮生作好难。
中秋储潭江上 其一
章贡千峰入客船,储潭秋好夜无烟。来时刚拟金陵月,未到金陵月已圆。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物产川原尽,生涯寇盗间。无愁应岸柳,不改是春山。
古戍饥乌集,江村乳燕还。未须愁远道,多恐泪痕斑。
戏寄
已分生涯付酒徒,有怀今昔愧潜夫。麦秋乍荐馀蔬甲,霜节初迎亦笋厨。
法乘敢论窥宝象,清愁聊以答啼乌。仙人试下云中盖,看取禅心定也无。
疏草成 其一
七尺昂藏愧此躯,褐衣徒步一迂儒。未能健翮随鸿鹄,谁与修弧射狂胡。
忧国独馀填海恨,著书何异徙山愚。盈廷此日多长策,为问刍荛定有无。
冬闺
颇记南楼待月情,如何今夜较分明。嫦娥不是秋光减,乌鹊桥边意未平。
中宿江上杂诗 其十
浪迹成何事,归心日夜增。年光催爆竹,春色入孤灯。
世态秪如此,他乡未可凭。明朝人献岁,南望意飞腾。
狱中步文丞相韵
生涯少壮但传经,通籍才周两岁星。乡国愁看成陨箨,室家宁计问飘萍。
万言旧疏还谁乙,五木严刑拚备丁。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
闻笛有叹
游赏经年事不同,客心犹自怨春风。月明此夜闻丝竹,何处东山无谢公。
除夕赠人新昏
剑气双龙合,銮声四牡骄。宫妆凝楚黛,仙吹咽秦箫。
夜永同牢烛,春开献岁椒。江城新柳发,仿佛见纤腰。
秋风 其四
阊阖天开涣汗多,琼楼高处挠霜娥。声传回野韝鹰鸷,冻合层云候雁过。
龙火戒寒催筑圃,角弓初劲解防河。马肥好度阴山碛,银鬣分飘奏凯歌。
访亦非禅师
卓锡何年自石头,禅心孤迥禁城幽。秪园旧接陶彭泽,芋火曾盟李邺侯。
王气只今回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平乘一涕尘根在,此理吾师见许不。
厓门吊古四首 其二
百万貔貅一壑中,后人空自说三忠。每疑木石衔精卫,时向烟波现白虹。
燕市可堪仍履地,海灵谁复断孤篷。慈元旧殿今芜没,愁杀江门老钓翁。
发芜湖别同舟诸子
度岭爱乡声,联舟况复情。怜君初即次,而我戒孤征。
江折西梁险,天回北极明。未堪离思急,桂酒更同倾。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六
静里参求颇自知,扫除痴妄是男儿。垆韝万象终谁业,聚散群生会有时。
尼父竟从洙泗老,孔明空负帝王师。蒲团三尺无长物,不向江湖学子皮。
次答黎洞石先生
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九
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中秋储潭江上 其二
病后絺衣怯露寒,娟娟山月掩篷看。故园朋旧多相忆,何处更深独倚栏。
延祥寺题壁 其二
生涯老矣为谁容,岁晏离居事事慵。竹火佐厨分佛供,山云留榻怯旅钟。
侵寻旅况年光似,咫尺乡关雾霭封。野性已拚林卧隐,题诗休倩碧纱笼。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 164篇诗文
三水归舟有怀 其六
黄荆山父执见顾今昔之感情见乎诗
横石舟夜
丁亥元旦寓麟涌
次答罗文昭
次答家珶赤兄 其二
厓门吊古四首 其三
还自凤城寄谢潘孺文太学
军号一百二十字
次答罗若思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二
晓起 其二
送陈集五还闽因忆谢衷伯
中秋储潭江上 其三
赠梁渐子 其一
狱中自述
登吴城望湖亭
春日西征杂咏 其三
孟春廿七夜集写叶山房赏灯奉和云淙先生大韵 其一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五
赠杨杲生
新昌冯中星侍御吾师景仆先生子也闻其遇难投诗瑞河哭之
登回峰寺
宿豫章有感
拜疏 其二
中宿江上杂诗 其八
中宿江上杂诗 其四
中宿江上杂诗 其三
古意 其三
赠苏宇霖饷部 其一
赠端州符伯清 其一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七
哭门人潘幼韩 其一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一
东还书白业庵壁 其二
赠家都阃铭新演实昆弟
都门晤梁非馨别十七年矣今昔之感情见乎诗 其二
三水归舟有怀 其七
抵京恭赋
题海珠寺次梁文康公韵
九月六日归龙山同黄秉昭夜泊江上
韶州旅舍书壁 其一
厓门吊古四首 其一
闻变 其三
咏雪 其三
拜疏 其一
赠建昌陈经甫
旅怀次林子同韵 其二
赠何时乂
辛巳元日自题小像因怀邓玉叔 其三
秋风 其三
旅怀次林子同韵 其一
闻变 其二
赠新婚者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