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宿江上杂诗 其六

中宿江上杂诗 其六

明代 陈邦彦

北上通湟武,南流会郁黔。蔽江浮巨筏,依岸割馀盐。

汉客波胡贡,吴儿越女缣。熙攘人尽尔,遑问岁时淹。

诗人陈邦彦的古诗

拜疏 其三

明代 陈邦彦

削奏累累字曰书,中官移椟入公车。能添九鼎江瑶柱,犹愧三言海漫鱼。

时誉漫誇通国体,壮游因得觐宸居。天戈蚤遣平卢愧,泽畔羊裘恣所如。

忆家 其一

明代 陈邦彦

有客当歌赋式微,关山飞雪满戎衣。严寒最是侵文弱,子夜凭谁问薄帏。

次答谢伯子 其一

明代 陈邦彦

谁向羊肠鉴覆车,盈盈京国盛簪裾。龙髯尚掩桥山涕,雁足新惊塞外书。

甲恶可堪供偃仰,杼空何以策留馀。叩阍昨日惭疏拙,仓兄填膺半未抒。

拜疏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晓漏初停雪满林,江皋重趼帝城深。交衢扫屑馀齐卤,檐溜凝澌列汉簪。

寒土独多寒冱色,远臣差有远犹心。银台赖已通微悃,徙倚蘧庐又越吟。

黄荆山父执见顾今昔之感情见乎诗

明代 陈邦彦

衡门卜筑傍江潭,几度停云思不堪。一别坐销年苒苒,相逢因叹发毵毵。

谁回风树终天梦,曾听炊箄宿雨谈。古道未应输剧孟,可当词赋滞周南。

拜疏 其一

明代 陈邦彦

短褐萧然旅病身,也裁芜牍献枫宸。敢期贾傅能前席,差与彊华步后尘。

席帽未离从目笑,城门不闭任时嗔。园桃一赋心如醉,河北繇来亦帝臣。

辛巳元日自题小像因怀邓玉叔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鲜原嘉卉正纷披,双鬓应凭笑猬皮。最是丹青描不尽,芳心无那寄江蓠。

赠杨杲生

明代 陈邦彦

矫矫南国代有雄,将军高躅俨遗风。为筹屯政因成帙,偶托闺词亦几工。

墨垒几人称劲敌,书城如尔是元戎。好凭诗律当师律,勒取登坛第一功。

次答谢伯子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草莽何期奉御纶,归装犹映五云新。即教岩树能招隐,长向天章颂别人。

晏岁别离惊远梦,他乡行色共江春。有怀报国君先达,案牍为劳莫厌尘。

至日小集

明代 陈邦彦

轻缇初报一阳来,晴雪缤纷炤举杯。玉殿威仪新节序,金陵云物旧观台。

春迎斗柄行东指,天转炎曦渐北回。献赋未能惭浪迹,乡心还逐绣纹催。

咏雪 其四

明代 陈邦彦

晓霁千门拥彗劳,茸茸积素自江皋。拚随湛露迎阳德,剩有寒泉佐土膏。

桧柏可曾移晚翠,来牟应报簇春涛。因怜白战真勍敌,今古谁誇郢调高。

秋风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早稻才收晚稻黄,使船如马信帆樯。时因回合占师律,为辨雄雌识大王。

何处征途歌葛屦,有人狎坐理霓裳。相思莫遣罗衣薄,河汉西流夜未央。

次答罗若思

明代 陈邦彦

犹及生初识太平,盛时风物叹斯征。但闻帝子啼魂怨,不见军中胡胆惊。

万国可能忘祖德,九玄终自祐皇明。披吟却简迎降传,愁极翻令欲绝缨。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

明代 陈邦彦

传闻归路尚盘桓,南国人将傲吏看。不为老亲宁作尉,更缘瞻母早拟官。

潘舆拟借甘棠祝,莱綵新裁薜荔寒。此日交游情倍切,苦吟重忆别离难。

韶州旅舍书壁 其一

明代 陈邦彦

湛湛芙蓉一水深,美人迟暮隔云岑。谁能千载留干羽,极目寒江送远砧。

中宿江上杂诗 其十

明代 陈邦彦

浪迹成何事,归心日夜增。年光催爆竹,春色入孤灯。

世态秪如此,他乡未可凭。明朝人献岁,南望意飞腾。

狱中传闻张芷园遇害歌以吊之

明代 陈邦彦

三百年来世泽孤,寥寥岭外数狂夫。邮筒每恨东西隔,鼎足那堪次第徂。

人世谁与不死者,他时公等亦生乎。罗浮山下多琪树,休逐啼鹃带血呼。

厓门吊古四首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百万貔貅一壑中,后人空自说三忠。每疑木石衔精卫,时向烟波现白虹。

燕市可堪仍履地,海灵谁复断孤篷。慈元旧殿今芜没,愁杀江门老钓翁。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七

明代 陈邦彦

踏遍千峰寄一蓑,觉来大地已无多。直从狡狯沧桑变,毕竟空华电火过。

长乐宫中虚玉辇,雒阳陌上忆铜驼。举棋不定君看否,山色相招到烂柯。

宿豫章有感

明代 陈邦彦

湛湛江流赴蠡湖,西山朝爽接城隅。文章似寿滕王阁,风节谁存孺子庐。

秋稼未登漕使急,岁徵如昨庶宗呼。援师去后琴材在,乞与中郎辨得无。

陈邦彦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 1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