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空潭一鉴倚天开,活水源头滚滚来。地脉山形相动荡,天光云影共徘徊。
下无根底应难测,中有潜灵莫浪猜。变化却从霄汉去,便为霖雨泽蒿莱。
途次闻蝉
声咽高低拨不平,凄凄浑似诉平生。缓随风势千般巧,暗逐花香一味清。
杨柳曲中时弄笛,鹿鸣歌里听吹笙。虽然树底栖鸣隐,争似鹏抟九万程。
哀提学赵先生
活水源头涩不流,天光云影一时休。鱼龙泣血波成泪,湖海伤情浪谩头。
有本谩劳追孟氏,亟称无复见尼丘。洋洋浩派归何处,空自寒潭日影悠。
哭丘一成三首 其二
奉侍高堂迹久韬,半岩水石数间茅。润沾晓露苍苔滑,寒锁春云绿树高。
映竹谩看鸡啄黍,隔林空听鸡鸣皋。溪桥回首斜阳外,路草凝烟共郁陶。
观修道路有作
裂石崩山急急忙,县官脩路筑桥梁。一朝直起千人众,两道横开四丈长。
坑坎几时填得满,田园到处被侵伤。驰车骤马平平过,谁敢崎岖怨路旁。
赠锦衣卫千户 其一
冠世英雄继世勋,京都丰采孰如君。剑横杀气冲牛斗,戈耀秋光破阵云。
兵甲胸中驰万马,貔貅门下拥千军。麒麟阁上传消息,竹帛名高四海闻。
和知州问菊二首 其二
欲将晚节守藩篱,妆点秋光好却迟。紫艳耻为倾国色,清香宁属傲自枝。
满头自许归时插,荒径还留去后思。正是风自摇落处,嫣然独笑且随时。
海南风景
琼台十县与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惊秋。
云横婺母堆双髻,雾散陶公出一头。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
夏赏荷池
十丈芙蕖一镜天,天光水色荡无烟。叶浮新绿来心上,花露微红在眼前。
绕岸舞风添水榭,隔波弹雨和湘弦。个中独得濂溪趣,遗爱钟来几许年。
谢彭先生款礼并惠诗巾次韵 其二
再一观澜璧水间,风生高座接霏谈。堂前漫接南来雉,门下偏留北去骖。
乌帽笼头公发白,青衫满目我袍蓝。相逢相喜文明日,还仰休光照斗南。
思乡
水隔江河云隔空,几番离思水云中。乡关日暮知何处,云自西飞水自东。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一
远驾六鳌过海琼,琼台风景胜蓬瀛。四州文物均成化,千里山河属寒明。
浪滚寒潮惊醉眼,花飞香雨动吟情。孤帆拔出苏仙后,奇绝还誇在此行。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三
一岛南来地脉长,东风文物晓青苍。绛唇微罩槟榔醉,螺髻斜簪茉莉香。
巢鸟乍惊桑土湿,卧龙初起海云忙。梅梢尚有婵娟月,分得馀光过短墙。
挽甥女死节
谁人为死不悲伤,为汝悲来喜一场。若使命存身失节,不如肉腐骨犹香。
夫君地下应含笑,亲戚人间莫断肠。且把柏舟诗一看,宛然千载见共姜。
环翠参天
一林真趣一高堂,四面阴森四序苍。弹雨九□和泪鹤,凌霄千仞接飞凰。
分香易到兰阶上,有实虽遗李道傍。自是参天多雨露,向荣生意起春忙。
悼亡四首 其一
宦游千里远相从,自是生同死亦同。比翼高飞天外鸟,连枝深结径古丛。
烟沉古匣梅窗冷,尘掩遗编蕙帐空。此日孤儿多感恨,建江江水正流东。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曲江江上好山峰,才气宁非秀气钟。天上洪炉司鼓铸,人间良冶为陶镕。
忍看金鉴昏如夜,不使铅刀快似锋。要得器充才适用,早加心力日磨砻。
乔梓惊秋
一天膏露两栽培,俯仰虽殊总异材。桢干尚期廊庙选,霜风俄作栋梁摧。
花残溅泪当秋落,巢鸟惊心彻夜哀。最恨大材无用处,悠悠终古拚泉台。
挽丘医官二首
杏林春色总成非,满地飞花客到稀。医国谩劳怀远志,去家无复忆文归。
火残文武时空炭,剂减君臣昼掩扉。寂寞不堪松下问,寒云深锁暮山晖。
玩鹤子
有鸟翩然寄迹幽,高人潇洒最相投。兴穷流水琴边韵,思入茶筵竹畔游。
林棹几回芦渚晚,苏田二顷稻花秋。个中会得忘机处,千载依依任白头。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同一年来差一月,先生偏让我先生。孤飞未许接鸾翅,共济也曾陪雁行。
璧水夜寒惭铎警,杏坛春暖听琴鸣。前程早晚都前定,何日重看聚德星。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上太守二首 其二
露竹
送友人上京
上太守二首 其一
送林省祭还乡
过邳州
赠梁大尹之京二首 其二
送冯叔贵注选还乡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二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金陵胜览二首 其一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一
赴会试南都美人家三首 其三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六
海天春晓十首 其十
封家书
明伦集胜
送交三首 其一
送会同徐先生待选南还
又书梦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三
悼亡四首 其二
舟次英德观音石山有作
遇韦大尹
奉使馈太常卿未会
文庙仰高
琼台春晓
题画凤
金陵有见
群山送青
忆亡妻及孩
和周凤斋见寄
上分巡陈宪佥
送省祭官还乡 其二
仪真江口舟阻风
计氏耕乐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五
五月江边待客不至
寓羊城寄弟
和梁大尹吴川道中望琼山
长流绕绿
题吴氏流芳卷为魏韦作
送交三首 其二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三
海天春晓十首 其九
江口舟中元旦感怀而作
别吴朝举
响水桥
和教习林先生韵
泮池秋月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 其二
题吴氏义学田 其一
榕阴对酌
送邢大舍人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