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水隔江河云隔空,几番离思水云中。乡关日暮知何处,云自西飞水自东。
送会同徐先生待选南还
莫怨秋风归路迟,芙蓉江上未曾知。巨舟正到中流处,美玉方当善价时。
天际风云还有待,海门烟月暂相期。更无声寄唐廷佐,来看先生诵我诗。
赴会试南都美人家三首 其三
薄施铅粉淡梳妆,小巧风流恁也强。矫欲比花还解语,艳将凝雪却生香。
轻轻笑个情偏重,短短歌儿趣自长。色胜当年游月府,眼前缥缈见霓裳。
送李廷玉还横江二首 其二
三叠阳关几帐然,交情无奈别离牵。桄榔叶暗山城雨,橘柚香分海市烟。
合浦明珠清夜泪,横槎流水故乡情。别君况有逢君处,万里青云共一天。
送王汝学先生
平生山斗仰斯文,讲席曾叨侍夜分。程雪已知深为酢,合颜岂必厚于蕡。
蛟螭尚与云龙逐,驽马难追德骥群。快见拜恩荣任处,御炉香煖紫衣芬。
哀朱先生
先生耳目最聪明,年少群中一俊英。学步儒门才得路,修文鬼录已登名。
丰城尘起龙泉暗,华表云归鹤梦惊。惆怅南窗勤苦处,凄凄夜雨吊寒檠。
寓羊城寄弟
母老居家我出疆,无妻无子总堪伤。阿兄疾病当危地,孩女伶仃托异乡。
婢仆晓来无主唤,田园春去有谁忙。许多嘱付惟吾弟,一句言中泪两行。
送刘汝坚赴春闱
马驰霜晓剑横秋,万里江山属壮游。素蕴蚤誇希董贾,宏才今喜际日周。
气嘘日下生云雾,彩射天边贯斗牛。此去杏园春色好,一枝红占万人头。
挽丘医官二首
杏林春色总成非,满地飞花客到稀。医国谩劳怀远志,去家无复忆文归。
火残文武时空炭,剂减君臣昼掩扉。寂寞不堪松下问,寒云深锁暮山晖。
贺友四十一寿
誇君齿德两俱迁,不动心来又一年。称寿自应徐满百,积功还许夙盈千。
影翻金粟开图画,香荐冰桃入绮筵。伫看鸣珂游帝阙,人间别是一番鲜。
群山送青
村绕名山山绕村,村前山色秀成群。送青不远来当户,横黛无穷对夕曛。
碧玉簪头花带雨,画屏风里树横云。个中怪得仁人乐,野鸟奇花总是春。
奉和周至德不得志韵
烟波浩浩送行舟,此去非同汗漫游。芦荻洲边山月晓,芙蓉江上水天秋。
一樽薄酒倾前事,万里长江占上流。闻道近来曾姓者,状元及第是吾俦。
秋吟菊径
新霜天气菊花天,满眼秋容淡扫烟。隐逸自堪三径里,孤高迥出众芳前。
怡情取次成佳什,对景从容抚素弦。此日若逢陶靖节,与他同结乐天年。
和教习林先生韵
雅韵飘飘兴转赊,风流端合称诗家。春云影里生池草,夜雨香中吐何花。
美丽何殊辉旭日,清奇共赏绮天霞。愧将涓滴添沧海,万顷茫然岂有涯。
观修道路有作
裂石崩山急急忙,县官脩路筑桥梁。一朝直起千人众,两道横开四丈长。
坑坎几时填得满,田园到处被侵伤。驰车骤马平平过,谁敢崎岖怨路旁。
谢李侍御过访及惠书二首并序 其一
满道风霜不世尘,晓来吹上布衣身。谁知凛凛三冬日,自有温温一种春。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愿教一夜风霜变,均作阳和煦万民。
燕都偶成
乐育英才迈汉雍,独怜浮迹抗尘容。惊寒雁阵声初断,入夜鲈鱼味至浓。
吹透邻墙三弄笛,撞开窗户五更钟。晓来又向金台看,满目云山似梦中。
仪真江口舟阻风
仪真江口夜停舟,天意如何太苦留。已放雪花迷客眼,更翻风浪打船头。
一场清话閒消兴,几曲长歌莫改愁。好是上林春尚早,探花延我待时游。
上太守二首 其二
四境弦歌处处扬,熙熙千里总春阳。安人每展经纶手,忧国还披铁石肠。
日永蒲鞭空示辱,风清麦陇有馀香。夜来试看城头月,也得寒微一借光。
瞻玉堂
春田卜筑喜初成,北望红云绕帝京。玉署文章多旧稿,青山泉石有新名。
开樽尚忆黄封酝,攲枕如闻禁漏声。暇日偶逢林叟说,琼台深处接蓬瀛。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六
鹭车飞下遍南州,趁晓春光总胜游。杨柳风中金勒马,桃花浪里木兰舟。
山因日出收残照,江为潮来向上流。民族与时俱一变,也应海屋又添筹。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 其一
雷氏族谱
冬步梅蹊
科甲登荣三首
赠锦衣卫千户 其二
上清理萧宪佥三首 其一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一
悼亡四首 其一
环翠参天
为多情忆别
次蔡梅轩会后偶成 其一
上分巡陈宪佥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送廷宾先生分教璚台
榕阴对酌
永慕
露竹
忆亡妻及孩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一
书灯继晷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二
度梅关
题画翡翠二首 其二
寓中元旦
春游柳陌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其二
计氏耕乐
泮池秋月
玩鹤子
途次闻蝉
赴试白鱼入舟
金陵有见
舟中偶书所见
别吴朝举
送李廷玉
初进南雍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二
文林别意送赖廷英赴贡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其一
和梁大尹途中风景 其一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五
飞来寺二首 其二
金陵胜览二首 其二
海天春晓十首 其四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其二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 其二
上都帅题凤
响水桥
送冯叔贵注选还乡
送交三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