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点铁原来要作金,文章成器此生心。微名已著登科甲,薄职偏教入翰林。
晓曙进参丹陛近,春风歌咏玉堂深。一官万里无他报,两字清高是好音。
赴会试南都美人家三首 其三
薄施铅粉淡梳妆,小巧风流恁也强。矫欲比花还解语,艳将凝雪却生香。
轻轻笑个情偏重,短短歌儿趣自长。色胜当年游月府,眼前缥缈见霓裳。
为李世昌挽乃丈人三首 其三
仙梦悠悠入羽丘,些歌声断楚云愁。伤心况有乘龙客,泪湿连编又写忧。
题成趣园池亭
寸地传来累世荣,浑然真趣自天成。鸟啼春槛琴轩静,鱼跃秋波钓艇横。
日永落花闲里过,雨馀芳草梦中生。何时樽酒池亭上,吟草看花叙旧盟。
送省祭官还乡 其二
江东城阙楚江东,几度霜华阅历中。头角已看今日变,衣冠不与旧时同。
乌龙潭上三秋月,白鹭洲边一棹风。归去为家来为国,亲恩难掩主恩隆。
金陵胜览二首 其二
高皇建极紫金偎,玉宇琼楼夐绝埃。瑞长仙芝庭下草,艳铺宫锦砌边苔。
龙盘虎踞山河壮,地久天长寿域开。此日臣民凝望处,一天云汉正昭回。
为多情忆别
一夜同衾百夜思,交欣未已便分离。揽衣辗转无眠处,推枕徘徊起到时。
云雨到头浑是梦,烟花满眼转生悲。多情却被无情苦,好汉磨来也似痴。
雷氏族谱
雷氏家声四远闻,眼前仁孝见仁孙。族传有赖苏公谱,祖泽无忘郯子言。
天叙秩然昭日月,民风淳处振乾坤。故家自是多乔木,根本深来叶愈繁。
文庙仰高
大明高起大明宫,万世规柍万国同。数仞门墙宵汉上,几声钟鼓雨烟中。
欲登堂陛窥宗庙,似蹑楷梯上太空。此曰弥高还共仰,独惭卓尔隔帘栊。
谢彭先生款礼并惠诗巾次韵 其二
再一观澜璧水间,风生高座接霏谈。堂前漫接南来雉,门下偏留北去骖。
乌帽笼头公发白,青衫满目我袍蓝。相逢相喜文明日,还仰休光照斗南。
赠梁大尹之京二首 其二
萧萧疋马去朝天,航海梯山路八千。清绩未陈双阙下,仁心先到五云边。
新莺细柳长安晓,丽日光风大比年。朝罢快看承宠处,锦袍香蔼御炉烟。
上娄参议二首 其二
东吴山气抗洪涛,秀气偏钟冠世豪。红杏香中文彩艳,紫薇花外政声高。
明良已际今尧舜,黼黻还期古稷皋。极目海天频仰止,风流嬴得受甄陶。
忆亡妻及孩
二十年来尔有家,相依才十四年华。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眠芽。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同一年来差一月,先生偏让我先生。孤飞未许接鸾翅,共济也曾陪雁行。
璧水夜寒惭铎警,杏坛春暖听琴鸣。前程早晚都前定,何日重看聚德星。
上太守二首 其二
四境弦歌处处扬,熙熙千里总春阳。安人每展经纶手,忧国还披铁石肠。
日永蒲鞭空示辱,风清麦陇有馀香。夜来试看城头月,也得寒微一借光。
海天春晓十首 其九
使节来时岛上春,玉骢嘶晓自行巡。薰风振起炎蒸地,和气嘘回冻馁民。
千里讴歌千载遇,一年光景一时新。天工却也资寅亮,高慕春台在海滨。
别吴朝举
甘苦相随上帝州,那堪又向辟雍游。半床灯火三更梦,万里乡心一种愁。
书剑自惭糊口计,家园谁解为身谋。金陵风景虽云好,我亦匆匆不久留。
早朝谢恩即事
玉河桥畔夜将阑,流水声中月半弯。几曲清歌赓乐府,一天光景净尘寰。
六龙驾下丹霄近,五凤楼前玉笋班。共拜丹墀瞻咫尺,感恩犹恐报恩难。
江口舟中元旦感怀而作
蚤起新年到客船,人人快活我忧烦。心头塞住连麋哽,眼泪含来当只吞。
拱手只共天贺节,低头但见雪妆春。亲情骨肉当何处,独倚船窗暗断魂。
赠梁大尹之京二首 其一
贤令真为父母官,爱民如子一般看。饥推谷食常教足,煖课蚕桑只更寒。
匍匐更无愁入井,征输不复笞追完。朝天却恐乔迁去,拟把双辕卧辙攀。
锦衣高户侯石兰
荣华已沐天边雨,潇洒还生石上云。一段好音归孔操,只今曾有几人闻。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二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三
又书梦
海南风景
送王汝学先生
金陵有见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六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科甲登荣三首
海天春晓十首 其四
上分巡陈宪佥
群山送青
瞻玉堂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 其一
又因所惠书弗全有西汉无东汉有终卷无首卷
都台黄门诸先生寄赠倡和严韵见示敢窃效颦并希呈正二首 其一
五月江边待客不至
和教习林先生韵
计氏耕乐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八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琼台春晓
赴试白鱼入舟
晓天见雪二首 其二
月夜乘舟
和周凤斋见寄
初进南雍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二
挽丘医官二首
端午代乡人会约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三
东皋清隐
寓金陵寄家书
送友人赴试
海天春晓十首 其五
观修道路有作
和梁大尹途中风景 其二
途次闻蝉
送刘汝坚赴春闱
舟中偶书所见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一
题画凤
明伦集胜
挽甥女死节
杏坛别意
送交三首 其一
送林绣衣还朝
乔梓惊秋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一
赠锦衣卫千户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