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仙霞岭上庵中

题仙霞岭上庵中

宋代 陈渊

妫之后,封于兹。出我车,济乎沂。龙得雨,燕始归。一投匕,遂拂衣。

忠州孙,见者思。发一笑,译其辞。

诗人陈渊的古诗

次韵子静

宋代 陈渊

渊明束带向督邮,已觉归思不可留。纷纷朱墨何时休,岂得置锥无涉丘。

平生涉世如虚舟,明月从人惊暗投。胸次已无泾渭流,不应在我缘春秋。

次韵令德答天启

宋代 陈渊

小栟妙语言,下笔初无难。曹郎更精深,一字不苟安。

我师陶靖节,亦未游其藩。但觉万仞渊,中有蛟龙蟠。

人言失故步,乃在学邯郸。平淡恐未臻,先作郊岛寒。

但来文墨士,十九姓字漫。尚赖相可否,盐梅助咸酸。

送张巨山著作使闽分韵得我字

宋代 陈渊

道山仙者居,是中乃置我。白前英俊前,糠秕出扬簸。

同寮事阔略,未忍弃衰惰。日闻所不闻,更欲学其可。

张侯廊庙器,文字粲藻火。一班见馀论,已足践青琐。

欣然取使节,去我何其果。无乃万斛舟,未授济川柁。

相携湖上别,酒尽重城锁。分离情已重,去住计谁左。

从来洞庭野,乘雁不加夥。何日西江潮,送我东归舸。

兴国灿老往漳州二偈送之 其二

宋代 陈渊

浮云出岫本无心,桔槔俯仰人所引。一大藏教留后人,看与不看渠自省。

谒罗养蒙辱示长篇次韵

宋代 陈渊

它时对语闻莺迁,青秧离离初插田。重来刈稻歌有年,浪过日月将谁怜。

故人落笔生云烟,胸中端有万斛泉。从来经笥谩便便,诗书何如一囊钱。

有时玉树落风前,仰视落日窥层巅。已知万古然不然,得处往往多忘筌。

正须青绫护醉眠,坐使士类归埴埏。不应直为莼鲈还,夜听秋雨穷遗编。

我今已办访戴船,日欲倚棹寒潭边。要当学海如百川,未信轲死今无传。

和参谋至日喜雪三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恊气方占大有年,珠玑填道璧沉川。尘埃已洗三千界,云雾终开尺五天。

羔袖久惭依帅幕,牛衣端不羡蛮毡。求田好趁丰登候,乞与元龙榻上眠。

京师相善者乡友四人各赋一篇以见其所慕 令德

宋代 陈渊

襟怀冬日温,容貌秋水净。惠然肯顾我,蒹葭玉相映。

诗人固难肥,酒客亦多病。善保千金躯,爱子清而劲。

庆邓德达得子

宋代 陈渊

海中仙果真难得,天上麒麟必异才。速客未为汤饼供,荐觞须俟鲤鱼来。

次韵李耸卿贺太守祷雨有应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使君忧国愿年丰,肯放炎威久病农。尽道胸中藏渤澥,谁知笔下起蛟龙。

晓凉秋气生蕲簟,梦断檐声带梵钟。高卧已传民讼息,秪应仁政古难逢。

晓登严陵钓台和安止所留诗

宋代 陈渊

溪山有底好,适契贫士欲。敢论生不侯,但喜梦非仆。

千秋钓台水,不濯市朝足。而我独何人,得寓尘埃目。

携筇纵朝步,初日穿林麓。西风扶两腋,一举千里鹄。

东窥夫差国,繁华混真俗。浊流驾颓波,一往不可复。

之子居其间,嗜古追前躅。为寄无弦琴,一和郢中曲。

和人独酌二绝 其二

宋代 陈渊

休论身外千端事,且醉花前一榻风。举盏但能邀皓月,隔篱何必唤邻翁。

留别邓南夫四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有子才如汗血驹,新门高大可容车。故应袖手藏深渺,怜我冰霜涉畏途。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七

宋代 陈渊

当时先主得关张,能使西川弱胜强。今日中原岂无士,坐愁豺虎乱要荒。

木香花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翠袖青裙衬雪肤,雨馀终日醉相扶。祗应不使朱铅污,独抱幽香与世疏。

七夕闺意戏范济美三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经年不复到庭除,又见秋风柳欲疏。看罢巧楼归小阁,床头重捡近来书。

次韵酬邓天启

宋代 陈渊

少年翰墨场,自姹穿杨箭。谁论第一功,不数曹参战。

圣门窥管豹,一斑时许见。弃捐忧患中,更欲资陶鍊。

两邓富文采,端可同席砚。投璧或未知,贾石谁敢衒。

小栟诗益奇,出语人所羡。过门遗新篇,无乃思与狷。

我怀古作者,临文频抚卷。孰能扫千人,期君当八面。

登睦州环峰亭

宋代 陈渊

月照空山杜宇啼,唤归渔艇夜天低。那堪又是双溪水,独上危楼十二梯。

雪中入国门寄令德三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纷纷轻薄欲谁从,爱子从来臭味同。千里远来应念我,速须鞭马要从容。

遁斋有感

宋代 陈渊

达士岂嫌祠灶请,虞人安可以旌招。由来不恋五斗粟,自是叩门胜折腰。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