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四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四

宋代 陈渊

少年凭恃气方强,肤理微邪未觉伤。迨得病深无治法,始知先甲是农黄。

诗人陈渊的古诗

被檄下乡督税作释负

宋代 陈渊

诏书宽逋负,国用岂云阙。郡邑有常供,征求安敢辍。

稽迟推蚤暮,钩摘剧豪发。饥氓困鞭箠,十室九告竭。

连雨催早稻,雪穗迷空阔。要令公私办,当复俟旬月。

平生虑患深,献玉每遭刖。忧民已无策,问俗聊省罚。

阳城吾所慕,晚官敢求达。宁无抚字心,便觉催科拙。

登岘山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路过青山曲转腰,松门楸岭背尘嚣。烟云西望孤鸿没,舟楫东来一水朝。

忠义有怀空郁郁,功名馀事漫寥寥。无人就与山西将,缓带轻裘敌自消。

同魏季脩雪中闲步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草草瑶池小宴终,玉人招我广寒宫。归来怀袖天香满,月照梅梢雪未融。

寓漳南静众寺三月晦信步到庵亭旷望久之聊寄所感

宋代 陈渊

意行不知远,倚杖嚣尘外。南州风物繁,此地溪山会。

俯窥城市喧,蚁垤几成坏。只尔可忘情,未用旋吾旆。

次韵李光祖南山四偈 其一

宋代 陈渊

声外闻和岂待言,棒头犹是老婆禅。如何更被文殊惑,却道维摩但默然。

病减枕上五首 其五

宋代 陈渊

三釜承亲计已疏,万钟行道竟何如。安贫未赴阇黎饭,信命宁裁宰相书。

复次韵答令德见和来诗及维摩默然之意

宋代 陈渊

多言亦焉用,守默良独难。维摩得此门,众生病自安。

当时许子将,不造寔与蕃。终以月旦评,有愧申屠蟠。

忠良覆汉鼎,鲁酒围邯郸。独爱千顷陂,沧波炤人寒。

君岂叔度欤,胸襟江海漫。自然已愤厥,不须珍柚酸。

香严寺洗足

宋代 陈渊

肩舆苦顿撼,步入山间路。崎岖历荆榛,砂砾窘芒屦。

披云造萧寺,弛担日已暮。僧房急解袜,一洗尘泥污。

瓦盘深及膝,汤暖得频注。须臾和气达,凛凛毛发竖。

翛然入无何,醉梦宁知处。此生事奔走,早晏失期度。

念兹顷刻闲,百日不一遇。啖蔗入佳境,钟响忽予寤。

蒲团赴微火,默坐聊箕踞。明朝尘沙黄,莫忆少陵句。

登召伯斗野亭

宋代 陈渊

落帆新城曲,维舟古河右。幽寻得危亭,星斗穿户牖。

西风扫残叶,庭宇不待帚。娟娟云间月,亦复照杯酒。

明朝又东南,污流映衰柳。莫以此时心,炽然分净垢。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五

宋代 陈渊

部伍亭前归路,凤凰山下萧斋。我自无聊不住,君如有兴重来。

处冲为栖神导气之术每晓起得意成诗前后四首次其韵 其四

宋代 陈渊

朝气爽不昏,清净天无霞。善恶两相融,世虑遗尘沙。

疏钟下残月,馀响递幽遐。了失去来心,淤泥出荷茄。

七夕三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信马随车力不胜,聊将觞豆乐交朋。青楼乞巧真儿女,我亦如今拙未能。

次韵萧茂德

宋代 陈渊

未能仰首试鸣号,且复尘埃奈此劳。健笔凌云谁误许,扁舟乘雪兴何高。

馀生敢叹须如戟,薄俗终防笑有刀。留滞周南何足数,人间如我九牛毛。

立我轩

宋代 陈渊

是身犹逆旅,真吾所寄耳。若人问真吾,本空何可拟。

立我物必随,我应为物使。捐物更求我,是以物为已。

文章镜面尘,富贵路傍屣。胡为认而有,展转迷不已。

此迷自何得,定以有我起。达人齐万变,视彼犹视此。

隤然天地间,形稿心如水。独有长存者,万劫不能死。

夷齐与盗蹠,趣操定谁美。是非傥难分,物我那相訾。

君怀经济心,题榜故云尔。我乏异俗才,诗言亦其理。

次韵李光祖南山四偈 其三

宋代 陈渊

窗前松竹翠连山,窗下弦歌昼掩关。雪里忍看梅欲吐,烟中遥认鸟知还。

次韵杨丈夜寒直舍 其一

宋代 陈渊

天寒官舍转骚骚,败壁饥虫永夜号。应对短檠呵冻手,只将长卷扫冰毫。

官游久矣空环辙,生事萧然孰载醪。亦有从前经国意,拔贤人或望山涛。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初到临安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风际管弦朝病酒,云中楼阁夜闻香。十年一梦沙河路,独步春泥觉燕忙。

赠别杨至游三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和平简易是吾师,自有家风更问谁。不是妙年狂气歇,可能从我独无疑。

京师相善者乡友四人各赋一篇以见其所慕 适正

宋代 陈渊

淡薄不易亲,和平不可离。平生一樽酒,万事醒复醉。

诗成稿不存,物至情无累。纷纷尘俗中,笑里有真意。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