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

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

宋代 陈渊

六经学不传,谁能寻坠绪。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

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

胸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絷。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

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

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

诗人陈渊的古诗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四

宋代 陈渊

少年凭恃气方强,肤理微邪未觉伤。迨得病深无治法,始知先甲是农黄。

次韵李光祖南山四偈 其三

宋代 陈渊

窗前松竹翠连山,窗下弦歌昼掩关。雪里忍看梅欲吐,烟中遥认鸟知还。

三绝句寄几先 其二

宋代 陈渊

冷暖平生既自知,是中无病欲谁医。但思寒热从何得,未用长吟谴鬼诗。

郑漕生辰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至公无辙迹,万变归诸正。谁云学则然,要在成以性。

我公钟间气,异禀刚且劲。一毫不容私,心境自澄映。

超然是非表,烛物眼常净。还将溟渤量,一了百川竞。

由来仁者寿,兹理天所命。欲知椿龄永,视此宽平政。

桂花弄小春,晚香适再盛。年年几望月,影泛杯中圣。

尚书心如水,远裔有馀庆。何以继清风,家声南北郑。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 其六

宋代 陈渊

龟山涉世若虚舟,触处忘怀得自由。道大不容长役役,心闲无事只休休。

处冲为栖神导气之术每晓起得意成诗前后四首次其韵 其二

宋代 陈渊

少时自树立,劲气干云霄。一枕梦初觉,万古心何寥。

年来畏祸机,自悟空峣峣。小穷不必送,真隐谁能招。

登奔牛堰山亭

宋代 陈渊

桑阴浓处已深春,小市喧呼迥不闻。谁与山头共游戏,静看禽鸟斗纷纷。

奉和司录道中二首 其二 偶成

宋代 陈渊

云路横翔计似疏,二原清赏更谁如。池塘草满供诗梦,烟雨春来入画图。

落莫早知贫是病,参池今悟直为迂。傍人大笑公焉取,为说忘机或类吾。

入荆州学四绝句呈昭祖 其三

宋代 陈渊

短柏森森团积雪,疏篁簌簌撼微风。从前不道容斋好,此景而今落梦中。

自浦城放船下建安寄庞几先 其一

宋代 陈渊

扁舟西下趁残阳,目断云边归雁行。短棹莫辞风浪恶,人间平地有羊肠。

次韵俞德翁述怀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事业无媒祗漫劳,平生于世一牛毛。三年万里看飞雪,不向人前愧缊袍。

题绿波亭

宋代 陈渊

南浦江波绿,阳关柳色青。夕阳千古恨,分付短长亭。

题兴国寺碧落轩 其一

宋代 陈渊

北山其下僧伽塔,影落轩前草树间。谁向月明看白牯,静中相对两俱闲。

小诗七首寄养蒙兼呈景骏 其四

宋代 陈渊

太史溪头十里间,朝阳峰下水涵天。青鞋不踏红尘陌,梦断僧窗又一年。

过崇仁莫宿山寺书事

宋代 陈渊

驿路涂泥一尺深,竹舆高下历千岑。愁霖洗尽梅梢雪,把酒无人慰此心。

次韵酬邓天启

宋代 陈渊

少年翰墨场,自姹穿杨箭。谁论第一功,不数曹参战。

圣门窥管豹,一斑时许见。弃捐忧患中,更欲资陶鍊。

两邓富文采,端可同席砚。投璧或未知,贾石谁敢衒。

小栟诗益奇,出语人所羡。过门遗新篇,无乃思与狷。

我怀古作者,临文频抚卷。孰能扫千人,期君当八面。

寄傲轩

宋代 陈渊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乘风各有方。俯仰尚嫌天地窄,卷舒宁计古今长。

酒斟盏里浮醅绿,菊采篱边满眼黄。万事醉来俱不醒,时飞清梦到羲皇。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八

宋代 陈渊

污莱正尔肥蚯蚓,滞穗那能饱鸒斯。布谷似嫌新历缓,每从清晓报农时。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四

宋代 陈渊

世路红尘可厌,人情白首如新。便可闭门端坐,不须开眼看人。

答吴济仲见寄

宋代 陈渊

季子观周乐,妙意传青简。诸孙拾其遗,破具前人眼。

新诗如珠璧,字字无可拣。故应意有馀,不但音睍睆。

念昔我方壮,意轻三子撰。自闻歌白雪,欲和色先赧。

中间各流落,念子忘寝馔。阻寻千里盟,未卜一笑莞。

书来得佳句,奇字富瑟僩。推先情已厚,感旧涕应潸。

周宣致中兴,土宇日益昄。肤使尽苏张,九合宁须轏。

天才必有用,造物岂徒产。椽笔傥容挥,斗印定当绾。

既去却须来,毋绝汉中栈。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