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为高生寿母

为高生寿母

明代 陈子升

高恢善事母,宛在霸陵山。圭峰作瑶台,松际梳雪鬟。

贤母教令子,谋道不敢閒。米从仲由负,衣待伯瑜斑。

四十犹悬干禄身,岂徒笔墨养慈亲。只今未老居东海,还傍麻姑理钓纶。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游弦

明代 陈子升

抽园客之丝,鸣君堂上琴。今我要列子,泠然而御风。

居世何为自龌龊,劳生以鞠躬。君有酒食且饮食,我乐伊何任。

吹箫

明代 陈子升

玉琴浑碎尽,閒把洞箫吹。紫凤吟乾竹,清商绕白髭。

行过吴市日,赋动汉宫时。总是洪钧气,声声讵自知。

英石砚山

明代 陈子升

英州小小石,宛似文君眉。一抹不加画,千峰何处移。

白云侵半岭,清海或环之。紫砚琉璃匣,缘情赠汝诗。

昆腔绝句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苏州字眼唱昆腔,任是他州总要降。含著幽兰辞未吐,不知香艳发珠江。

赠表兄冯茂

明代 陈子升

与君为兄弟,异姓复连枝。君是大冯君,生于吾有妫。

虞帝南巡下韶石,南天家世斯辉赫。言陪八伯共赓歌,向尔商瞿先学易。

学易精思还草玄,赋成吾欲献斯泉。斯泉烽火来万里,俄看荆棘上参天。

晓漏滴残鳷鹊观,悲风吹断鹡鸰篇。鹡鸰歌急孤鸾窜,可怜亲友皆星散。

伍胥祇合避芦中,宁戚惟知愁夜半。故旧沦亡有几存,中表行中君最尊。

斯为贫士终逃禄,曾列诸生亦受恩。伤心思过乌衣巷,遁迹难营白板门。

君年七十荣期似,犹待华封祝男子。自言御妇比容成,莫是安储有园绮。

忆昔风流邝舍人,雕龙绣虎夐无伦。世人妒才皆欲杀,君与相欢儿女亲。

广陵遗散成绝调,山阳闻笛重沾巾。端阳怨切灵均赋,酌酒同吟舍人句。

君持竹杖且须停,云过西山雨如注。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其六

明代 陈子升

烟起山坳有竹庐,篷窗一半对风虚。青衣急走奚奴马,红嘴深窥翡翠鱼。

咏陈思王

明代 陈子升

大雅黄初见,词林此凤麟。游园邺城客,入梦雒川神。

竹帛思垂绩,旗章漫宠亲。相知零落早,论定属何人。

展观朱仲韶所画梅花作诗寄怀

明代 陈子升

梅花开棐案,岭路未曾知。偏是南州士,孤芳劳我思。

青山无半亩,白眼亦多时。君解轩辕历,崆峒何处期。

赠金道隐

明代 陈子升

西湖浓柳上林花,天下风流在子家。采采芙蓉俱木末,飞飞鹓鹭复天涯。

越台春韵虞廷石,楚水秋高汉使槎。最是伏蒲伸白简,忽看行殿绚丹霞。

赠脂落上人住景泰寺

明代 陈子升

常时住山意,独与老夫论。眷属恒相外,云峰觉尔尊。

向人求箬笠,并鸟过松门。度得中餐饱,疏泉注茗根。

赠薛剑公

明代 陈子升

东城倦昔尘,西山憺今雾。扬镳非爽术,戢翼有恒处。

与子两世籍,爰得平生遇。挟荚悯亡羊,析薪从所务。

妍思茂春华,贞心烱秋素。神理掇隋卞,太音锵咸頀。

方执黄牛革,言终射雉誉。声微群喙张,浸广颓波赴。

佳恶虽自知,方圆匪独顾。申章对妙匠,兰言在无斁。

玉阶草

明代 陈子升

敛袖出屏香,摇綦历阶草。三十六宫中,自守青苔老。

自感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莫臂饥鹰莫钓鳌,泰山遮莫等鸿毛。日光肯照冯生铗,霜色先凋范叔袍。

迥出楼台何岁月,相依篱落此蓬蒿。因风漫谢芦中父,海岛俄奔白马涛。

何仙姑祠

明代 陈子升

云母凝清甃,仙姑渺碧空。佩声遗凤穴,绡影借鲛宫。

纷若神弦曲,泠然少女风。守雌长若此,无处问鸿濛。

辛丑拜墓作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皇考终谏议,归根附初垄。遥阙眷徂贞,崇冈被嘉宠。

迩天壁若挂,擢地木云拱。吁嗟三十载,陵谷皆颓覂。

防墓罢筑室,信陵谁守冢。殁德讵能朽,生遁苦不巩。

霜露凄以零,岁时罕一踵。松柏摧为薪,荆榛何蘙蓊。

封堂悯今俭,飞土钦古勇。方洒黄垆泣,畴将昊苍捧。

宝象林访在犙和尚

明代 陈子升

院隐一溪深,无人不到寻。食来船运米,坐致地铺金。

廓落全开面,庄严总现心。最堪增我恋,房树有巢禽。

口号赠故人

明代 陈子升

万里来又去,如君忠信稀。将离一以赠,杨柳重依依。

余欲蹈东海,西山犹采薇。应知六月息,风力使鹏飞。

客赠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二书山中循览率尔成诗

明代 陈子升

甲观鸿都安在哉,壁经犹怯祖龙灰。椎轮有事驱铜辇,宝轴何人擅玉台。

明月珠分隋掌玩,结风衣称楚腰裁。六朝芳草皆销歇,空隐西园游上才。

拟高常侍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明代 陈子升

都亭风拂柳丝长,握手怜君谪两乡。三峡建瓴奔滟滪,九疑如黛望潇湘。

清江雁落裁巴字,绝巘猿啼湿楚裳。圣主恩深霄汉上,忍令双鹄久摧藏。

戊寅小岁和黎美周

明代 陈子升

声华街鼓急相闻,烛跋西园至夜分。作赋不曾逢武帝,弹琴犹复看文君。

常时歌对吴阊月,奇服香连楚泽云。何处新知最相乐,颉颃狂燕隔帘纹。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