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取义先申报国劳,师行将克绝号咷。一生心事苌弘碧,百粤经营头子涛。
眦裂旄头清露泣,身骑箕尾玉堂高。平生雁序曾师友,今日招魂尚读骚。
过丰城简陈元水
雨过江城赤日寒,此中知有草堂宽。虬须似雪吟时撚,鸟迹和云篆处看。
乱后畏居宾客列,悲深难语弟兄欢。陶公归去非常傲,故对閒人道下官。
邺中
漳河流尽故宫尘,霸气如从马首新。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
拟作贾生适长沙诗
南赴长沙路,侧身思雒阳。我岂黄发人,用辅长沙王。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二 长安道
古树咸原色,繁华大道春。长风与流水,翠粲复龙鳞。
狐白逢公子,鸦黄见美人。萧条道旁客,叹息经情亲。
念珠
乌木为珠子,黄山去日持。得之云象罔,智者见摩尼。
个个成圆果,声声绕串丝。君看白玉閒,多半是从缁。
初发连州
岁晏穷千里,心知恋本州。山川交楚粤,文藻忆韩刘。
对雁方怀岳,看云却背楼。疏林晴可数,寒鸟不妨投。
怀白君益
燕人白君益,侠气追田剧。谈轻白璧双,诺少黄金百。
慷慨昔扬廷,子衿犹自青。撄鳞本孤愤,摺胁亦怀刑。
遥遥来戍越,渺渺孤弦筈。鹑衣自沓拖,鹤盖还胶轕。
高天月与云,比翼复离群。缓急谁能免,悲歌殊忆君。
渔艇鸬鹚 其二
烹鲤休惊尺素书,论功恰似赋芧狙。桃花源口同为业,莲叶江南识所如。
拂舞白鸠长祝噎,铙歌朱鹭亦称鱼。扁舟却笑鸱夷子,远听涛声避伍胥。
赠华林监院电公
来城常作客,向寺即如家。佛子住才去,閒房飞供花。
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
示族中诸兄弟
秀气环洲云浸矶,枌榆时见旧恩辉。丁年盛事族人说,丙舍残春江燕飞。
竹长龙孙留劲节,松彫马鬣几成围。先庐独远北堂老,一赋南陔愁广微。
冬夜赠曹自悦司马
围炉曲宴烂灯花,客话平生益自嗟。六国印销愁委佩,五湖舟泛不归家。
随身秘笈诸郎负,寄迹残山万树遮。头白逢人工定拙,好从方朔学龙蛇。
访黄仪部
红蕉花发碧山陲,鸡黍邀人鹤氅披。我祖岂知王氏腊,叔孙曾定汉官仪。
当窗远树乌栖尽,剪烛寒宵月上迟。旧府百龄丞相在,祇应留得白云怡。
昆腔绝句 其四
游戏当年拜老郎,水磨清曲厌排场。而今总付东流去,剩取潮音满忏堂。
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 ...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客居五咏 其四 枯梅
急忆家园里,梅花满东亩。等閒看便过,不得诗一首。
玄墓山探梅
寒浦入轻舟,春山引孤策。烟开见飞鸟,雪澹无行迹。
仄径援山臂,高根逗泉脉。旁临邓尉卑,回望阊门窄。
日照寺微绀,湖涵梅尽白。诸天恣花供,大地成香席。
石壁张丹青,茶山啜云液。悠然遂终日,归路思弥绎。
新州国恩寺是六祖故居
无生向师学,师是此中生。树觉菩提长,山经獦獠行。
归鸦临寺黑,激水叩钟清。我自虞园至,维桑空复情。
春衣
染成茶色布,裁作水田衣。香草堪充佩,垂杨近带围。
逢人问宜称,见佛合皈依。却语诸童冠,都从点也归。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二十年来名甲科,云间华望郢中歌。骚坛到郡声逾籍,诗思为官政自和。
挥翰珠光凌夜出,褰帷山翠面南多。因风黄鹄东飞去,为说朝台有薜萝。
元夜咏灯影
珠映千门月,花生四壁春。还因相见处,得倚可怜人。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寄徐子能
曹方伯闻予谈西樵之胜有作赋答
失题 其七
赠金道隐
东过郁洲与空和尚飞锡相近不及往讯归后作寄普雨澹归二上座
失题 其五
感秋四十首 其十四
赠罗文止祠部
感遇十八首 其四
甘露庵访姚文初
赠脂落上人住景泰寺
走笔因柬止言澹归二上人
赋得鸣琴赠张公亮明府
失题 其三
题乡事寄静者
谒伏波将军祠
四臣咏 其一 丘文庄浚
七哀 其一
龙川
三堂诗 其二
送谭说剑
感遇十八首 其一
醉中吟寄内
归善王明府招同曹彝伯叶必泰姚瞻子游丰湖即席赋
送黎遂球公车北上
南州访黎博庵
黄石公祠
柳波曲 其一
试撷
四愁 其四
飞奴行
感秋四十首 其七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蓝关
朱子勷赠予墨拓瘗鹤铭喜赋
客馆秋夕
遥送孙无言自扬州还黄山
赋得秋水寄怀友人
三子赠答诗 其二
四臣咏 其四 海忠介瑞
王阮亭客部枉评予诗作此寄赠兼怀令兄西樵吏部 其一
花烛诗
偶成书壁
薄游方归过某生馆
感遇十八首 其八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三
访卢逸人却寄
云间遇皋旭有赠
过沈郎舟中题赠
听歌篇
雒阳
送区公式同何景常之任溧阳
答欧奏孚订游吴门之作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四 刘生
赠李调甫程乡
宫莺诗
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 其二
祀何仙姑乐章 其一 迎神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二 关山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