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来城常作客,向寺即如家。佛子住才去,閒房飞供花。
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
谒南海神庙
从来祀典尊南渎,古庙森森肃海滨。波影贴旗皆翠羽,日光浮瓦是鱼鳞。
廊搥铜鼓雌雄应,船指针盘子午亲。身著短蓑来一拜,读碑犹识奉差人。
同梁颙若归西山草堂留题二首 其二
通津深入小桥斜,城里青山即到家。善读父书藏旧草,閒携儿戏玩晴花。
水松雨后全生韵,石壁亭西不厌遮。仲叔自知无累邑,劳君樽酒对桑麻。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七
泪以劬劳下,吟为曾闵思。未将封树合,空诵蓼莪为。
綵舞三迁地,庭趋七诤时。最饶纶綍贵,一倍负恩私。
寄梁药亭芙蓉村居
夫君泥不滓,避地入芙蓉。况复乘一叶,回环江上峰。
充餐团瓣菊,覆屋曳枝松。见说沙汀畔,分明好卧龙。
赠暮冈内兄弟
上池之水玉山禾,黻佩今如负戴何。地主或兼怜宅相,暮冈全不比朝歌。
即伤饥渴牛羊下,不数于思犀兕多。自惜流离真琐尾,入林端倚硕人薖。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七 从军乐
南征忘苦辛,百万出咸秦。破竹看崩角,分茅掩沸唇。
箭穿无石虎,车载有金人。遂使光天下,皆称率土臣。
赠詹竹殹明府
南面居非旧县庭,西旁穿石竹常扃。留贫客住分官俸,奉老亲欢开佛经。
花下心开将自采,研头功大待谁铭。参差年纪同生日,往往叨承倒玉瓶。
荔支 其二
思君颜色比琼枝,岂是炎天雨露私。山带赪霞初起处,日翔朱凤尚饥时。
摘来偏倚三珠树,捧出宜堆五色丝。烂向卿云瞻火藻,楚臣犹自荐江蓠。
感秋四十首 其七
平生矫俗虑,不乐闻徵输。负郭田方弃,未能归旧庐。
中林行命酒,欹案坐观书。仰止桐江客,垂纶不羡鱼。
遥送孙无言自扬州还黄山
维扬不久客,故里有黄山。厌听竹西唱,欲怡松际颜。
鸾高方解啸,鹤在更知还。望以罗浮月,寥寥天地间。
移居 其二
怅别仙湖里,何期住佛山。乌衣离乱后,青琐市尘间。
花鸟欺容膝,亲朋劝破颜。来逢脩禊日,觞咏且宜閒。
七夕雨集弹琴同朱子茂子祐子习
悲秋一借阳台雨,却怪明河此夕阴。剪烛试窥牛女渡,落梅先入凤凰琴。
情随天上乘槎客,响切城南捣素砧。回首珠江花艇夜,玉人歌罢漏沈沈。
山子禅师还宝峰经佛山为众说法作诗纪事
龙象高高幸得攀,法筵开在水云閒。好教大众为禅侣,方许兹乡号佛山。
一马自天无不踏,五羊馀石亦非顽。谁能洗发摩尼色,供与吾师系衲还。
感秋四十首 其二
轻风吹禦寇,举步欲泠然。那使扶摇翼,而飞莽苍天。
平沙多雁阵,濒海绝人烟。挥手复归去,高斋叠嶂前。
别诗 其二
居者思有行,行者思所止。不知谁主客,对彼乃称已。
毂辘天地间,何由见真宰。盆中环游鱼,磨上旋转蚁。
我欲穷八荒,拔山倒海水。不就天人师,旁皇莫为理。
安得无住舍,招尔同居此。
赠金道隐
西湖浓柳上林花,天下风流在子家。采采芙蓉俱木末,飞飞鹓鹭复天涯。
越台春韵虞廷石,楚水秋高汉使槎。最是伏蒲伸白简,忽看行殿绚丹霞。
失题 其二
我心本无争,嗟尔胡为竞。啄腐向屠门,慕膻从赵孟。
沾沾拾锱铢,言色殊巧令。徒劳魍魉姿,入我方诸镜。
不能畀豺虎,今日谁为政。我将弃君去,去去存龙性。
七夕寄容舍人
青山秋澹月初明,羽服临风望玉京。乌鹊桥前今夕酒,凤凰池上故人情。
与郝载匡夜话
床如丁字置,夜与郝生谈。世故淡边谢,禅心嚣里参。
轻装分絮被,归计在松庵。莫谬推师长,知君青出蓝。
入剡中怀贺监
乍入剡中路,先令客望劳。湖将一曲远,山有四明高。
贺监今何在,谪仙宁独豪。荷花空满浦,惆怅发轻舠。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二鸟诗 其一 唐宫鹦鹉
西畴早春
依古
拜水词
和邝湛若苍梧访太真绿珠遗迹
游弦
祀何仙姑乐章 其二 送神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五
南侍御谪藩幕至粤赋赠
三子赠答诗 其三
别诗 其一
发舟言怀 其一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八
得钱牧斋宗伯书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三
邺台怀古
题故园龙眼树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 难忘曲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三
美斯侄谋同予归营沙贝祖居诗嘉其志
失题 其四
甘露庵访姚文初
送一灵上人出塞寻祖心禅师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六
晓题楼上
戏画并题
白鸭
五子咏 其一 朱王孙仲韶 统
东过郁洲与空和尚飞锡相近不及往讯归后作寄普雨澹归二上座
玉阶草
过沈郎舟中题赠
寄徐子能
送某还义乌营母太夫人葬
咏尾生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七
金陵 其一
听叶山人弹琴
丹青引为朱二文晖题真
续成语四首 其二
祀何仙姑乐章 其一 迎神
续成语四首 其一
冬心 其二
二鸟诗 其二 宋舟白鹇
春衣
又续锁柳沈灯引
秋夜书怀呈知己
思旧诗 其四
客中自慰
城中答王东村家元孝送归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感遇十八首 其四
薄游方归过某生馆
春溪独往率尔遣怀
陇西客
射鸟曲
初至泷洲访从侄山庄遇故里杜子
山居闻吴客来五羊多是旧游遥有此寄
任公祀名宦祠
赋得花丛乱数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