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元夜咏灯影

元夜咏灯影

明代 陈子升

珠映千门月,花生四壁春。还因相见处,得倚可怜人。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赠友诗

明代 陈子升

高台迅风发,吹我出严城。崎岖偶干禄,栖迟遂逃名。

广居趋此隘,巢枝谢彼营。讵伤浮华歇,恒惧无友生。

叹川觏明月,吟泽揽芳蘅。愿君怀妙善,崇此千秋情。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明代 陈子升

二十年来名甲科,云间华望郢中歌。骚坛到郡声逾籍,诗思为官政自和。

挥翰珠光凌夜出,褰帷山翠面南多。因风黄鹄东飞去,为说朝台有薜萝。

明君怨

明代 陈子升

单于出何所,燕支山上猎。当日此山名,谁知便呼妾。

祀何仙姑乐章 其二 送神

明代 陈子升

灵不可兮栖迟,丹甃湛兮云以

移居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怅别仙湖里,何期住佛山。乌衣离乱后,青琐市尘间。

花鸟欺容膝,亲朋劝破颜。来逢脩禊日,觞咏且宜閒。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四

明代 陈子升

昔日王孙路,而今草已黄。还家对乡里,拂面有繁霜。

磊落生高兴,萧条免慢藏。浮家皆信美,回首暮川长。

薄游方归过某生馆

明代 陈子升

长松一路接柴荆,昨日言归轸友声。翠鸟斜飞荷沼漾,玉人端坐竹风清。

舟维坛下歌渔父,琴取闺中抚马卿。羽翼无多君自爱,秋高鸿鹄谢卢城。

素馨鹦鹉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香国生毛羽,飞来震旦遐。分明鹦鹉鸟,莫道素馨花。

被雪心偏热,含辉影故斜。迦陵音自足,凡鸟慎无哗。

池阳道中寄怀梁药亭

明代 陈子升

高梧窗远尚闻吟,不隔秋空迥隔林。楼古试搜文选体,寺凉堪礼大悲心。

定因客住频修馆,可赖官遗得赎琴。恒说齐云山窈窕,峰峰输尔尽情吟。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明代 陈子升

帐借江风盖借云,离情倚剑帖龙文。楼船更倩戈船护,初学乘槎谒圣君。

新寮旅主鸡黍乞诗

明代 陈子升

鸟啼天白响柴门,鸡熟杯清出菜园。谬以著书留老子,真能进食愧王孙。

忘年亦有荣枯纪,无欲休将好丑论。昨夜床头叹梁甫,赠君閒步及朝暾。

城西七夕

明代 陈子升

倦客当檐步列星,银河天半落飘萍。安贫恰与秋皆素,怨别那能岁久青。

城树暝烟笼喜鹊,水轩新月荡飞萤。谁堪故里成羁旅,欹枕残更酒乍醒。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明代 陈子升

君家在平湖,相识松江上。风雪古招提,羁离两相向。

我谢孟尝舍,君将茂陵返。携我归湖居,解衣劝加饭。

平湖先子泽,故旧情欢然。缱绻相问遗,郭生先礼贤。

寒夜风飕飕,高斋四座稠。腊拟吴门过,春期粤海游。

淼淼大江还,迟迟玉山度。我老子非少,焉能任长路。

雪鬓满头白,荔枝千树红。归人迎客子,重为说南中。

八月高凉道,山车碾秋草。不嫌逆旅恶,惟觉诗篇好。

折尽庾关梅,还同北雁来。未寻蓬荜地,孤负菊花杯。

我昨过庐山,白衣受僧戒。君从胎已斋,旅食忘鲑菜。

我违五岳愿,千里归训子。君今纳粤妾,有子从此始。

王门一曳裾,赠橐知何如。千金何足贵,所贵真南珠。

浙水白迢迢,应通南海潮。寄语湖中旧,音书肯寂寥。

赠陶大

明代 陈子升

君家原五柳,知不重千金。结客非游宦,移居为入林。

天风双袖阔,花雨一帘深。长向东方倩,高歌度陆沈。

任公祀名宦祠

明代 陈子升

异朝犹仰大夫贤,往昔曾闻父老传。风宪直能戡日本,外台偏肯有中涓。

开藩预有三槐兆,带印兼为五穗仙。今日孙曾修俎豆,海南新荐大鱼鲜。

重入庐山归宗寺受天和尚戒答西堂角公见赠之作用韵

明代 陈子升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

明代 陈子升

同声曾不少,今日几人存。最想匡山衲,多时阻笑言。

交惟天下士,法是众中尊。却谢三千客,吾归不二门。

咏怀古迹五首

明代 陈子升

忆昔光天共帝臣,翠华西狩复南巡。百蛮奔走千秋事,五岭蹉跎万死身。

兵甲渐加成战地,乡关才出尚比邻。从来发轫骚人兴,野旷云流望转新。

豆叶屏

明代 陈子升

庐山历访诸精舍,豆叶屏前启半扉。窗眼放云先箧贮,盆头替米后僧归。

鬼神未得专奇事,狼虎何曾有杀机。游罢殷勤为君说,此中泉石好相依。

三子赠答诗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万古众仙父,卓哉何巍巍。是辟长男宫,出震凌晨曦。

烛龙衔焜曜,扶桑挺葳蕤。下顾世民子,劳劳会瑶池。

伯阳度函关,紫气恒相随。吾祖事皇汉,长与桃实期。

至道存玄言,馀用乃滑稽。积小以高大,冲虚何所疑。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