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初至泷洲访从侄山庄遇故里杜子

初至泷洲访从侄山庄遇故里杜子

明代 陈子升

诸峰丛翠复丛烟,县境闻开未百年。山鸟独啼宫保庙,土人多种客家田。

林交虎迹谙樵入,石閟星文厌俗镌。谁谓龙钟行不得,来巢飞燕共翩翩。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道逢周木天有赠

明代 陈子升

柳拂铜章早折腰,还闻星使影摇摇。宦途傍海愁鸿渐,旅食逢秋作叶飘。

羽猎尚劳千里骏,铙歌新动九江潮。风尘梦想披云得,何惜班荆定久要。

赠暮冈内兄弟

明代 陈子升

上池之水玉山禾,黻佩今如负戴何。地主或兼怜宅相,暮冈全不比朝歌。

即伤饥渴牛羊下,不数于思犀兕多。自惜流离真琐尾,入林端倚硕人薖。

旅馆折蜡梅花贻王衡之

明代 陈子升

敬致王工部,孤心在蜡梅。虽然经折了,犹有未曾开。

东莞牙香片,西洋蜜珀杯。不堪乡物奉,客思为君裁。

楚吟行

明代 陈子升

越王台下水泠泠,白云山高高且清。昌华苑中飞湿萤,当年美人字素馨。

虞园古树摇孤亭,六榕虚塔风檐铃。骞槎杳矣海上星,蒟酱虽微闻汉廷。

箫韶南播森球钘,微辞能赋骚可经。十七八岁女妖娙,繁华之子色晶荧。

承颜悦目效体形,转喉迭齿从心铭。幽深翕辟行复停,宛转绵邈似不宁。

洞箫相和锵玎玎,指间密语通玲玲。石泉溅溅飘蜻蜓,苍龙向月吟沧溟。

群莺飞飞乱柳汀,孤猿立木愁山屏。仙羊剡剡来扬灵,陆郎乘骓排芳扃。

越人楚吟君试听,澧兰沅芷非独醒。劝君犀觥斟醁醽,舒神导气延百龄。

客居五咏 其一 竹

明代 陈子升

屋后藏深竹,情知欲避人。钓鱼向东海,难折一竿春。

赠马五郎大金吾

明代 陈子升

煌煌京雒想君家,十堰淹留桂海涯。新执金吾何所恋,久虚兰室莫长嗟。

鹍弦度曲繁三调,虎帐谈经屈五车。对酒欲期归隐事,碧山何地邵平瓜。

将之吴越留别亲友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赭颜当别酒,不饮且先陈。衣食堪生我,妻孥暂托人。

回肠千水曲,迎面众山新。肯厌一茅屋,端居养性真。

三闾庙

明代 陈子升

汨罗沈自昔,安问后人怜。古庙临湘水,秋兰薰楚天。

巫歌村社鼓,客至洞庭船。惭愧生斯世,长沙泪洒然。

失题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阳虎善为富,多金致贤声。诸侯敦币聘,都人望弓旌。

遂使里中儿,效尤转相倾。俄闻怀璧夫,无罪干国刑。

乃知金踊跃,于人无定形。不为庙中牺,必为粪上英。

寄言素封子,努力崇虚名。

四臣咏 其四 海忠介瑞

明代 陈子升

刚峰实无欲,奚止金百鍊。开府肃钟山,正冠是铁面。

渡海漱波涛,昭天彻雷电。权奸昔已惊,顽懦咸追羡。

月夜迟朱王孙不至

明代 陈子升

临风孤玉树,明月七星台。清夜一何永,碧云殊未来。

虚空忘障闼,图画入莓苔。一室皆如水,将予漫溯洄。

龙川

明代 陈子升

漠漠龙川水,轻舠溯浅滩。欲于风气得,已作霸图看。

花蔓零魋结,莺巢暖汉官。斑骓自骄蹇,客子动征鞍。

旅中同吴仲徵周彬野集庞君燕寓舍韩叔夜病不至次吴韵

明代 陈子升

客身浑欲托禅门,且莫寻僧度晓昏。古道不孤山月鉴,清歌仍共院钟言。

瓷盘白剖霜梨大,石槛阴层露桂繁。况值枚生才健甚,相如何事病梁园。

七夕过李琬若希素兄弟斋中时有谈禄命者

明代 陈子升

秋宵疏柳下,群坐见双星。独作江头月,浮来满户庭。

候虫参语默,天爵测玄冥。莫论纷纭事,邻箫细可听。

四愁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我所思兮在剑津,高歌起舞四愁新。河梁共上还携手,秘阁曾跻阴洁身。

秋月光阴连碧草,雄风飘举托青蘋。杜陵同谷哀无数,山雪林猿忽过春。

寓潮戏集海味成律

明代 陈子升

海青窥瓦屋,沙白露为霜。玉赘长须国,珠联牡蛎房。

月姑能不字,螺女亦名香。何必遵伊洛,方知贵鲤鲂。

赠友诗

明代 陈子升

高台迅风发,吹我出严城。崎岖偶干禄,栖迟遂逃名。

广居趋此隘,巢枝谢彼营。讵伤浮华歇,恒惧无友生。

叹川觏明月,吟泽揽芳蘅。愿君怀妙善,崇此千秋情。

感秋四十首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昔别重城出,曾营三径幽。结茅恒苦雨,种树总宜秋。

去去北山外,盈盈南渡头。何当归此地,垂钓一销忧。

赠詹竹殹明府

明代 陈子升

南面居非旧县庭,西旁穿石竹常扃。留贫客住分官俸,奉老亲欢开佛经。

花下心开将自采,研头功大待谁铭。参差年纪同生日,往往叨承倒玉瓶。

过丰城简陈元水

明代 陈子升

雨过江城赤日寒,此中知有草堂宽。虬须似雪吟时撚,鸟迹和云篆处看。

乱后畏居宾客列,悲深难语弟兄欢。陶公归去非常傲,故对閒人道下官。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