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出户辞容膝,征途重久要。吟空峡猿夜,梦变楚云朝。
中宿将三宿,西樵非两樵。沿江新柳色,回首见攀条。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
四千里许恭参谒,一两日来那便辞。欲去重看人世佛,本来教得自家师。
石松拱立如相送,涧竹扶行胜自持。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
走笔因柬止言澹归二上人
郁郁谁能滞此乡,飞鹑走狗共津梁。钩辀笑客行不得,灵寿扶吾当自强。
句漏洞中期葛令,扶摇枝上过云将。寄声白足同心侣,古月明灯何处堂。
江楼归兴
将归更上尉佗楼,楼外烟江惹客愁。白发影同汀鹭晚,黄花香在井梧秋。
平芜迥绝千林鸟,独树閒邀一叶舟。惟望故山今夜月,清辉前路慰同游。
秋钓
行至幽溪清见底,閒閒爱下一条丝。湍中白小游无恙,石上红衫坐独危。
鹭立并将人影照,叶浮空有水纹知。悠然网罟前时世,久厌荤腥伴老师。
新寮旅主鸡黍乞诗
鸟啼天白响柴门,鸡熟杯清出菜园。谬以著书留老子,真能进食愧王孙。
忘年亦有荣枯纪,无欲休将好丑论。昨夜床头叹梁甫,赠君閒步及朝暾。
附集王辋川句
之子去何之,愚公谷正愚。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
三子赠答诗 其三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
可思
柳色如烟罥绮尘,月光何必掩香茵。颤将金雀如无股,甜入瓠犀卿见唇。
司马长卿还病渴,乘鸾箫史正宜春。挂开鹦鹉从渠骂,啄碎桃花未足嗔。
西游归贻王大雁侄元孝兼怀梁阜己
重城郭外野溪滨,讲德谁能似此亲。暂别却无高卧处,薄游还有柳归人。
心如蠹柳常经折,字泣鲛珠不救贫。万里声名千古业,只应相爱寂寥身。
望庐山铁壁崖寄阿衍大师
父是法王身嗣法,无烦定省近堂头。铜瓶久许腰将出,铁壁还应面不休。
松子敲庵嚇蝙蝠,藤梢黏果摘猕猴。可令瀑布三千丈,下引鄱湖一小舟。
春衣
染成茶色布,裁作水田衣。香草堪充佩,垂杨近带围。
逢人问宜称,见佛合皈依。却语诸童冠,都从点也归。
寄怀祖心禅师
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旅馆折蜡梅花贻王衡之
敬致王工部,孤心在蜡梅。虽然经折了,犹有未曾开。
东莞牙香片,西洋蜜珀杯。不堪乡物奉,客思为君裁。
山寺听蝉
偶同高士出,一路听蝉嘶。雅尚宜秋露,何心怜夏畦。
晚风清梵外,茂树翠微西。复此令人远,依依飞鸟栖。
续成语四首 其一
片玉可以琦,奚必待盈尺。匹夫可以豪,奚必待正风。
深山一羽衣,衡门一逢掖。高风薄丛林,清歌散泉石。
相者皆举肥,我心痛如刺。
马蹄清夜月
马蹄清夜月,人影玉楼春。朝来池水皱,定有赋风臣。
邺中
漳河流尽故宫尘,霸气如从马首新。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
题詹明府碧纱书厨
明府翻书兴不穷,一编编贮碧厨中。未开屈戌牙签见,虽隔交疏宜笥通。
晒尽最宜高阁日,披来都是古人风。与谁汎鉴流观意,绕屋扶疏树一丛。
珠江与严伯玉话旧
鸣鸟难闻羽翼稀,身馀萍梗涕沾扉。故山在客云松老,初服从谁昼锦归。
世弃君平方卖卜,年高蘧瑗早知非。南中芜绝乘骓路,目尽吴阊匹练微。
偶成书壁
拱手仙城谢故庐,挨身来卜佛山居。开门或有新朋至,编户还将旧秩书。
杂遝商船分水路,轰腾神火走雷车。傥然现出毗耶室,何似乌衣洒扫初。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思旧诗 其一
游穹窿山上真观闻施亮生尊师有岭南之行留此为赠
思旧诗 其六
三堂诗 其二
山枝
寄蒋南陔先生
往还岭上皆值佛日
山居闻吴客来五羊多是旧游遥有此寄
读白沙先生诗
醉中吟寄内
伤歌四首 其四
秋霞效骆丞
顿修上人与予相聚吴门有诗见赠予从云閒槜李往返度岁而上人又入池 ...
赠马太监
客游怀黎美周梁渐子
甘露庵访姚文初
豆叶屏
感遇十八首 其七
寄邝湛若
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
月夜迟朱王孙不至
西江春事
寓潮戏集海味成律
将归九江村旧居先寄亲旧
与少司寇黄公感述
五月黎梅萼刺史斋中纳凉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一
适吴诗送黄羽可
采石夜泊
同毕牧生萧湘隐游万松庵
听叶山人弹琴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 难忘曲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感遇十八首 其九
宫人入道
赠詹竹殹明府
遥题药地禅师青原新得瀑泉 其四
韩公桥歌
咏西洋显微镜
倡妇思
以诗代书呈诸公
送远集古
送谈蘧怀游潮阳便还京江
归宗寺戒后与记汝阇黎夜话
哭朱远公
草有雁来红者又名老来红戏题
依古
为屈翁山悼妻府姜王氏
增葺居室
素馨鹦鹉 其二
赠徐安士
咏陈思王
思旧诗 其二
中园坐月
中秋海上对月
祀何仙姑乐章 其一 迎神
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 其二
东过郁洲与空和尚飞锡相近不及往讯归后作寄普雨澹归二上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