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客游怀黎美周梁渐子

客游怀黎美周梁渐子

明代 陈子升

漫游消失意,诸子复如何。闭户壁书满,伤时文选多。

长楸走马引,白石饭牛歌。近世临川剧,寒烟吊尉佗。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伤歌四首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山有高原树有丛,人情不伦何緵緵,我欲出门谁可同。

无多结交少年雀,不因人热童子鸿。

失题 其五

明代 陈子升

客有千金方,藏之不肯衒。自言服食功,能令鬒不变。

解将白石煮,以奉红云殿。一身裂地封,龟手从水战。

湾沚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江南山县里,不省是江南。野鸟啄亭木,狞龙胶石潭。

照鱼松火猛,驱魃纸旗惭。今作投湾沚,心惟江月涵。

喜伟公侄过

明代 陈子升

咏怀思对尔,烟渚过秋鸿。蔓草是今日,竹林还古风。

但令奇字满,莫恨故园空。举酒复相勉,黄金徽爨桐。

四臣咏 其一 丘文庄浚

明代 陈子升

琼台峙海曲,博奥穷寰宇。史文繁复系,经义衍犹补。

论道殊耻今,多艺亦侔古。微特崇文朝,星云灿可睹。

寄尹右民

明代 陈子升

蝉鸣江稻熟,鹭食渚荷香。送客东官去,怀人夏昼长。

高歌求伐木,不远得维桑。门内论公道,山公是弟行。

山子禅师还宝峰经佛山为众说法作诗纪事

明代 陈子升

龙象高高幸得攀,法筵开在水云閒。好教大众为禅侣,方许兹乡号佛山。

一马自天无不踏,五羊馀石亦非顽。谁能洗发摩尼色,供与吾师系衲还。

四失诗和徐文长韵 其三 失貂

明代 陈子升

潦倒风尘须发黄,生涯归问五仙羊。秺侯七叶还西汉,季子千金灰洛阳。

火鼠不灰凭造化,青蚨无种信空囊。美人几有襜褕赠,大醉吟诗雪到床。

与药亭夜话

明代 陈子升

与君相得似婴儿,头白来城且共嬉。红玉印章钤后玩,石楠书榻卧前移。

山衣日晒裁莲叶,井水宵寒浸荔支。长此闭门书即著,转怜曾对俗人时。

之青原访药地禅师留别诸子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一岭分江乱石欹,半空飞霰下流澌。名山兀兀看僧在,心地悬悬如自知。

手札到如经字读,头巾行即戒香披。舟程一发欣相见,云际松寮月上时。

荔支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侧生炎夏绿阴阴,答遝曾同献上林。巴蜀锦封频送骑,罗浮丹就亦来禽。

香披绛袖窥如玉,宴醉红云胜赐金。闻说渡江萍实赤,朵颐休负日边心。

将之吴越留别亲友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赭颜当别酒,不饮且先陈。衣食堪生我,妻孥暂托人。

回肠千水曲,迎面众山新。肯厌一茅屋,端居养性真。

读白沙先生诗

明代 陈子升

虫垂虚室一条丝,炉上孤烟四壁知。歇下苦吟抽卷看,呼儿抄出白沙诗。

旅中同吴仲徵周彬野集庞君燕寓舍韩叔夜病不至次吴韵

明代 陈子升

客身浑欲托禅门,且莫寻僧度晓昏。古道不孤山月鉴,清歌仍共院钟言。

瓷盘白剖霜梨大,石槛阴层露桂繁。况值枚生才健甚,相如何事病梁园。

寄黎左严

明代 陈子升

登台问梅信,君有故人心。老作南州卧,愁连东海深。

好风通语默,皦日慎飞沈。相约关前路,匡山且入林。

二鸟诗 其一 唐宫鹦鹉

明代 陈子升

人情易亡故,相背成久寒。唐宫有鹦鹉,遥问上皇安。

感恩金殿里,甘息陇山翰。勿谓斯言细,徽音长不刊。

寄徐巨海

明代 陈子升

南州徐孺子,高卧有青山。往日蒲轮弊,穷年桂树攀。

溟鱼不得运,雾豹迥无斑。却望罗浮色,知予亦闭关。

得钱牧斋宗伯书

明代 陈子升

吴江飞雪上梅枝,海曲人归积雨时。双泪正缘乌哺尽,尺书还为雁行悲。

生身金粟能深信,博物张华谬见知。远目不堪迷匹练,梦周今已觉吾衰。

秋野独行因寄茅鍊师

明代 陈子升

秋敞松关对泬寥,悠然散步引长谣。冠当岫色沾云叶,杖应泉声响石桥。

远树亭亭孤鹤起,荒原漠漠万蓬飘。故人独在朱明顶,白鹿新骖学子乔。

赠表兄冯茂

明代 陈子升

与君为兄弟,异姓复连枝。君是大冯君,生于吾有妫。

虞帝南巡下韶石,南天家世斯辉赫。言陪八伯共赓歌,向尔商瞿先学易。

学易精思还草玄,赋成吾欲献斯泉。斯泉烽火来万里,俄看荆棘上参天。

晓漏滴残鳷鹊观,悲风吹断鹡鸰篇。鹡鸰歌急孤鸾窜,可怜亲友皆星散。

伍胥祇合避芦中,宁戚惟知愁夜半。故旧沦亡有几存,中表行中君最尊。

斯为贫士终逃禄,曾列诸生亦受恩。伤心思过乌衣巷,遁迹难营白板门。

君年七十荣期似,犹待华封祝男子。自言御妇比容成,莫是安储有园绮。

忆昔风流邝舍人,雕龙绣虎夐无伦。世人妒才皆欲杀,君与相欢儿女亲。

广陵遗散成绝调,山阳闻笛重沾巾。端阳怨切灵均赋,酌酒同吟舍人句。

君持竹杖且须停,云过西山雨如注。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