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湖杂题二首

西湖杂题二首

明代 程嘉燧

不上渐江又过春,家山云水想难真。
米颠墨法休相较,一段荒寒自损神。

诗人程嘉燧的古诗

雨中别等慈师拂水山房寄怀一首

明代 程嘉燧

远寻禅老叩林霏,松栝藏门尽十围。
好事只余投白社,娱人况复自清晖。
帆前雨重怜峰去,寺杪湍惊想瀑飞。
休夏再来曾有约,何时心迹两皈依。

和牧斋观剧四首次韵 其一

明代 程嘉燧

山中还往亦无期,行乐何缘不暂随。顾曲那禁穷相眼,狂言容迕破颜时。

一群娇鸟花相逐,四壁寒蝇冻似痴。少小也谙曹植舞,灯前长袖自倭迟。

曲中听黄问琴歌分韵八首

明代 程嘉燧

缓节安歌妙入神,玉盘铃走串珠匀。
小姬情事防人觉,挽着双蛾不肯颦。

八月十二夜次牧斋韵(秋水阁初成,共凭阑作

明代 程嘉燧

湖山风月属新收,一片高寒百尺头。
试手步檐曾不夜,振衣风磴魄知秋。
平疑素魄来窥发,直上青天可溯流。
何处鹊飞还绕树,八年看我走三州。

送春同子柔作二首 其二

明代 程嘉燧

中酒闲眠日掩扉,弄寒窗雨故霏霏。花怜经眼关情剧,游忆同心见面稀。

江上一番仍节换,天涯何处不春归。遥知弱女千山里,乍改罗裳定湿衣。

和牧斋观剧四首次韵

明代 程嘉燧

万金一曲艺偏殊,谁效工颦学步趋。
水上盈盈逢洛女,桑间冉冉见罗敷。
腰肢结束元难有,杨柳风流得似无。
瞥眼繁华易惆怅,何如丈室对疏芜。

早春同茂修过东林庄居

明代 程嘉燧

斜日轻舟远背城,野中一见一含情。
乍过门巷多相似,遥识衣冠生出迎。
岸岸水生芳草绿,家家梅向晚天清。
频来自觅题诗处,绕槛巡檐仔细行。

正月四日张次公先生过遇琴馆留宿对雪即事

明代 程嘉燧

野翁犹自爱贫家,一笑柴门起暮鸦。
柏叶细倾元日榼,松萝频泼小春茶。
沉沉带雨檐花落,淅淅无风径竹斜。
破榻尚堪留十日,墙头浊酒未须赊。

䨑云诗八首次韵 其七

明代 程嘉燧

夜半空阶细雨声,晓寒池面绿萍生。悠悠春思长如梦,耿耿闲愁欲到明。

三月天涯芳草歇,一番风信落花争。茫茫麦秀西郊道,不见香车陌上行。

纟互云诗八首次韵

明代 程嘉燧

闲坊归处有莺声,白发伤春泪暗生。
无计和胶粘日驻,枉拚不睡泥天明。
千场绿酒双丸泻,一朵红妆百镒争。
不见等闲歌舞散,风前化作彩云行。

戊寅除夜拂水山庄和牧斋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程嘉燧

旧识园梅与径蓬,新泉照眼后堂中。松明涧道余寒雪,草色筵开上日风。

颜面过年梁月白,欢娱今夕烛花红。它时守岁招呼近,只在藤萝水石东。

次韵和牧斋移居六首

明代 程嘉燧

百年一宿总蘧庐,憔悴何堪倚卜居。
秋水濠间问园吏,桃花源上狎秦渔。
卧游四壁神仙画,行把残编老易书。
屋上青山依旧色,新泉冷冽味何如。

䨑云诗八首次韵 其六

明代 程嘉燧

昨夜风前柔橹声,无情南浦绿波生。飞花自带归潮急,残月犹悬宿舸明。

泖色晓分娄苑尽,人烟暗杂语溪争。春云倏忽随春梦,难卜灯花问远行。

岁暮怀孙履和李茂修

明代 程嘉燧

故人不见岁将穷,临别风烟在眼中。
岳院夜眠春涧雨,浦楼寒醉雪山风。
谿南邮使明朝发,江北来帆二月通。
廿载东桥歌酒伴,他乡残腊梦应同。

曲中听黄问琴歌分韵八首 其七 弯字

明代 程嘉燧

轻染鸦黄拂髻鬟,莺雏巧笑斗双弯。不知《水调》声能苦,蹙损横波一寸山。

和比玉赋游鱼啖花影

明代 程嘉燧

无数轻鲦莲叶东,泳芳吹沫竞浮空。
疑追戏蝶来天上,误饵游丝没镜中。
点额冷光如吸露,濯鳞香阵微飧风。
相忘乐事江湖外,捉影还看嚼蜡同。

壬申春初返山庄得吴巽之书叠前韵

明代 程嘉燧

心境难调缓急弦,住山空度一年年。
逐时蔓草徒劳铲,去日寒灰莫更然。
北里笙歌传水上,西湖书记到花前。
寻常忆得除禅语,次第无过省醉眠。

答江似孙谢遗锦衾(叠用寒字)

明代 程嘉燧

故衾何意托交欢,得共高人寤寐宽。
不分秋风破茅屋,从教夜雪满长安。
空床独枕琴三尺,远札相遗绮一端。
早晚平津谁与报,布衣思庇九州寒。

朝云诗五首 其四

明代 程嘉燧

邀得佳人秉烛同,清冰寒映玉壶空。春心省识千金夜,皓齿看生四座风。

送喜觥船飞错落,助清弦管斗玲珑。天魔似欲窥禅悦,乱散诸华丈室中。

阊门庑隐居题画

明代 程嘉燧

老去何辞嫌我真,疏帘元不隔红尘。
春山染出还如笑,莫为栖栖也笑人。
程嘉燧

程嘉燧

程嘉燧(1565~1643)明代书画家、诗人。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又号松圆老人、松圆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应试无所得,侨居嘉定,折节读书,工诗善画,通晓音律,与同里娄坚、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有《浪淘集》。► 14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