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程通
胡关汗血已成功,队队归来汉苑中。云散晴川芳草碧,星驰官道软尘红。
精神摹貌一相似,文彩斌斑万不同。伯乐何时重展顾,始知神种有真龙。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七
蚤岁驰声翰墨场,君恩一饭岂能忘。桂香已占中秋月,菊老犹禁纶节霜。
内展经纶资治道,外扬威武控遐方。夜来有气冲牛斗,知是文章是剑光。
赠黄太守 其一
皇明一统大书元,正值邦侯入觐年。五马嘶风行白昼,六龙扶日上青天。
朝中礼乐衣冠盛,阁下文章政事全。莫道颍川功第一,古今何代不生贤。
送童正蒙归泾川省亲
携手话新别,殷勤酒一觥。云横亲舍远,风送客帆轻。
锦轴题诗富,斑衣照眼明。升堂拜家庆,应足慰深情。
敬赋双头莲房
挺身己自出泥污,况复同根更并居。兄弟重闱青帐幕,子孙齐见黑头颅。
秋风太华名双美,夜月西湖影不孤。喜遇时来连采纳,为君开抱献联珠。
和徐指挥韵
火城光绕御堤长,百辟趋朝佩有锵。文武分陪班每近,地天交泰运弥昌。
琼林锡宴恩波重,彩笔题诗翰墨香。深羡将军承宠异,好殚忠赤对休光。
荆州登楼 其二
岘首山边秋草生,巴江水上暮云横。北堂迢递空南望,一度登临一怆情。
题存心堂
方寸之间本自然,尚期操守要精专。寻常莫放一毫地,咫尺应驰閒里天。
泰宇日閒云寂寂,灵台夜静月娟娟。堂前揭扁昭彝训,举目常如对圣贤。
舟中阻风
不向亭衢跨紫骝,却从江上驾扁舟。风吹骇浪花翻雪,雨压低篷人俛头。
一日行时三十里,寸心怀却万千愁。明朝水净天无际,高挂云帆出北州。
送夏佥宪
昔别在京国,今逢汉水湄。十年又相见,倏忽又别离。
河山淑气转,桃李春风吹。抚景岂不乐,而与故交违。
驱车向何许,还望东南驰。留君不可住,送君一凄其。
寂寞羁旅中,殷勤劝一卮。分手无以赠,聊此凉薄辞。
和朱训导韵
江梅消息兆先天,便觉阳和布海边。世上有生皆德泽,辽东无处不桑田。
蓬莱仙阙三山晓,杨柳人家万井烟。真是太平新景象,愿将史笔纪尧年。
敬和春雪诗韵
东风吹雪遍埏垓,晓起推窗赏看来。三白定占春麦熟,六花不让是梅开。
连营旧是青毡帐,立地新成白玉台。谁忆长安有贫者,红炉煖阁为停杯。
敬贺元日韵
泰运君臣共履端,弘敷五福兆民安。天开夏正壬寅统,气转春阳甲木干。
五色祥云舒凤翼,万年寿酒上龙颜。微臣瞻仰勤三祝,社稷尊崇等泰山。
寄汪育德斋 其四
翠眉山下地仙家,门倚清流路转赊。夜静有时瞻北斗,日长无事注南华。
橘泉秋雨涓涓玉,杏圃春风树树花。念我江湖为客久,何时归共醉流霞。
送舒侍御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青丝系玉壶,送客上神京。
春阳散淑气,高柳啼新莺。相携一杯酒,展此平生情。
如何别我去,迢递尊王臣。征车随短剑,祖帐开长亭。
当杯易为别,后时那可盟。回首客窗梦,关河共月明。
敬和题宗谱韵 其一
新安善政见攀辕,况托遗孤赵祀延。忠义一门原有自,云仍百代可无贤。
簪缨不乏如云盛,文彩犹存炳日鲜。何幸君王为题品,共然声价倍当年。
敬和元宵诗
灯月楼台远近间,千门万户不须关。谩歌白雪无双调,稳步青云第二山。
酒色暖涪春色嫩,梅花晴衮雪花寒。太平同乐惟瞻仰,咫尺天颜是圣颜。
送李志宁归省
孝子别成均,南归楚水滨。檐头缃帙旧,庭下綵衣新。
去路江梅馥,来时禁柳青。都门频送客,我亦倍思亲。
敬和元宵韵
三五良宵春占先,太平风景乐元年。一轮光满千分月,九市灯辉五色莲。
紫陌游龙尘里马,玉楼醉客画中仙。君王欢赏成佳句,高出寻常几万千。
菊涧歌寄赠许子
幽人抱道翚山麓,临涧手植千朵菊。石涧水溢涌金波,灿烂光射幽人屋。
餐英酌泉避俗諠,笑傲翚山无宠辱。适尔群芳摇落时,幽香喜喷满东篱。
閒将白眼看尘世,细和渊明归去辞。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二
萍水他乡客,匆匆会复离。会时真可乐,别后重相思。
天晚酒醒后,月明人睡迟。谁云我情绪,曾不及游丝。
程通
(1364—1403)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151篇诗文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五
梦萱吟
和朱引礼韵
送王大参
敬和双头莲房
和翁纪善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八
题白云丹室
和吴典仪韵
较猎
庆太守门人韩渊侍亲其兄从戍故弟得以归养
敬和桃花马图
三月廿五连
勤学
和十八府翁纪善韵
为葛士延题竹 其四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二
古风庆王寿
会童谢二知事因留夜饮就次诗韵
为葛士延题竹 其二
寄黄侍御克敬谪归
题汪宗哲绿猗轩
敬和万马图
题练溪閒居卷
题石镜
和项公韵
和于博文韵
恶蚊
和曹先生春游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三
爆竹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一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六
送人赴举
春日闻唐比部将至荆州 其一
次项公送别韵就别陈奉祠诸公
挽章生文喜
别方希古
题绿照亭和韵
和胡纪善元宵韵
元日 其二
为萧尹题墨梅
赠余侍御
和钟纪善韵
敬和元日韵
寄彬上人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一
和王长史韵
寄汪育德斋 其三
送金别驾赴广州太守
敬和春景韵 其二
寄春坊汪鲁斋先生
北地尘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